试论现行高考制度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制约
【作者】闻远捷
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为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和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要培养和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课程实施和高考是两个主要的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级中课程改革,教育部最近出台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从这一课程计划的修订稿来看,它既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又有具体的课程设置,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也有指导性的意见,是一份详尽的课程计划,对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指明了方向。
要使课程计划得到完整的实施,除了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外,高考制度的影响不可忽视。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科目和内容要受到来自高等学校要求的制约,但同时它亦制约着高中课程的完整实施。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一部分学校把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删除或被其他课程占有或课时数减少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就算这些课程的课时数保证了,但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往往难以保证。尽管各级政府和教育专家们经常大声疾呼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的校长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唯学历论,家庭和行政部门的惟升学论这一狭隘的人才质量观冲击着学校,彼此价值、目标的不一致,使学校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生存而去应对高考。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情、经济背景、高校的办学基础、办学条件下,高校的入学率不可能太高,还有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统一考试这一形式去选拔高校预备型人才,还有成千上万的高中毕业生被迫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因此,与其不断地责备学校和教师,还不如想办法对高考的形式进行彻底的改革,使其选拔的机制更完善、更客观、让高考这根“指挥棒”更有效地引导学校去不折不扣地实施课程改革,使我们的素质教育能得到有效地实施。
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我觉得有几方面制约着课程实施并且需要进行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