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素质教育和学校德育

“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

一、国家政治教育。

二、国家法律教育。

三、国家历史教育。

四、国家地理教育。

五、国家文化教育。

六、国民意识教育。

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改革

儒家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

一、什么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二、学校德育工作为什么要传承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三、学校德育工作如何传承儒家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学生德育管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的含义

2.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德育的改革创新

一、德育改革创新必须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

二、德育改革创新必须以两大理论成果和“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基础

三、德育改革创新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统帅和灵魂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德育的规律

1.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2.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德育的途径

2.德育的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

1.德育的组织领导

2.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纲要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培养目标

第三章 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四章 实施途径

第五章 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

第六章 少先队教育

第七章 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

第八章 教育原则

第九章 学生品德评定

第十章 管理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要实现“七型”转变

一、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

二、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

三、拓展德育领域,变单线型为网络型。

四、认清德育主体,变被动型为主动型。

五、区分德育对象,变整合型为层次型。

六、落实德育责任,变自发型为自觉型。

七、更新德育方法,变传统型为现代型。

学校德育评价

一、指标要素构成

现代德育评价的特点和功能

一、现代德育评价的特点

二、现代德育评价的功能

促进道德内化,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现道德内化的途径和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开展主题活动,鼓励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建立自主管理模式,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赞许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努力发挥其德育功能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德育管理的任务

1.组织德育管理队伍,形成德育管理系统

2.统一参与全体德育管理人员的思想,鼓起旺盛的士气。

3.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

4.形成优良的校风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及原则

1.学校德育的方针

2.学校德育原则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1.德育基本内容

2.养成教育及其意义

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

1.德育的组织领导

2.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和功能

1.德育的作用

2.德育的功能

学校德育工作改革

改革过程中的德育与德育改革

一、“活动德育”理念的提出与构建:

二、“活动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三、“活动德育”的思考与发展

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与学校德育改革

一、高尚师德的集中体现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二、强化学校德育的重要标志是把德育摆在首位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一、优良的师德规范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点。

二、课堂教育教学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立足点。

三、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

四、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辅助点。

五、社区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生长点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及改革的探索

对当前学校德育实践的探讨

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二、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方法

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学生的道德内化

一、学校德育工作应追求学生的道德内化

二、道德内化的三个境界

三、实现道德内化的途径。

研究性学习——德育蕴藏其中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确立对社会和自然的使命感、责任感。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由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的。

面对新世纪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确立的现代德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