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知文学知识》简介
《学生必知文学知识》这本书是由.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创作的,《学生必知文学知识》共有110章节
1
前 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种新经济形态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作为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传播、应用使命的教育,将为知识经济的...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文学”溯源 “文学”初义非今义 汉学·中国学 孔子与汉民族文学传统 文学流派扫描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韩孟诗派 边塞诗派 田园诗派 花间词派 ...
3
“文学”溯源
“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据宋邢禺《论语疏》的解释,这里的“文学”是“文章博学”的意思,即泛指一般的文化学术。具体地说,先秦时代...
4
“文学”初义非今义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称校长或教官,而叫“文学”,如称张文学、李文学等等。唐代的州县设有博士,后期也改称“文学”,汉武帝时,为了选拔人才,设有“贤良文学”科目...
5
汉学·中国学
汉学、中国学,在大多数人看来名称虽异其实一也,都是研究中国的学问,《辞海》汉学条便说今译为中国学。在汉学与中国学名称问题上,学术界还有两种相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
6
孔子与汉民族文学传统
从文学的起源上讲。恐怕任何民族最早出现的都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抒情诗,而不会是别的什么形式。然而为何各民族文学史多以描述英雄业绩之史诗(叙事诗)发端,而汉民族...
7
文学流派扫描
...
8
建安七子
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刘协移都许昌,改元“建安”,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同时,他又不断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因此建安年代并包括其...
9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阮籍之侄)、王戎7位名士。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记载,这7个人早先意气相投,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的...
10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两人是挚友,诗歌风格相近,都喜欢琢句雕章。他们着力实践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在形式上追求翻空出奇...
11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
12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盛唐另一重要诗歌流派,这派诗人以善于描绘田园生活著称,其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王、孟等人继承并发展了魏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等优秀田...
13
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五代时西蜀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尊崇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牛希济、欧阳炯等人。后蜀赵承柞把这些词人的作品收录成集,取名...
14
南唐词派
“南唐词派”是五代时南唐的一个词派。代表人物有后主李煜和元老冯延巳,南唐君臣终日纵情声色,不图进取,因此,他们的词都有一种颓靡浮艳的色彩和情调。李煜的作品虽然只...
15
四灵诗派
“四灵诗派”是指南宋中叶生长于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因四人表字之中均有一“灵”字,因名“四灵派”。他们都...
16
江湖派
包括“四灵”在内的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总称。狭义的江湖派得名于南宋宁宗、理宗年间的一位杭州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 陈起以一个富商兼诗人的身份结交了当时的不少布衣...
17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20多人,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江西诗派的名称从此确立。其中...
18
豪放派
豪放与婉约本是宋词中的两种风格类别。所谓豪放词,是指在内容上突破儿女之情的拘束,书写胸襟怀抱,风格上气象恢弘、意气雄放,形式上任性率志,不拘泥于音律的作品。文学...
19
婉约派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北宋,但明确地以婉约、豪放来概括词风的两大基本类型,则始自明代的张氏,张氏在《诗余图谱·凡例》的“附识”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
20
唐宋派
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首。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但应有自己的特点·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拟古主张表示不满。...
21
吴江派
“吴江派”是明代戏曲流派之一,也叫格律派,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他主张戏曲的语言本色,强调戏曲的音律,并以此为品评戏曲价值的惟一标准。他说:“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
22
临川派
“临川派”是明代戏曲流派之一,因其主要代表是汤显祖,他又是临川人,故名。除汤显祖外,这一派的代表作家还有孟称舜、阮大铖、吴炳等人,汤显祖在戏曲创作理论上强调戏曲...
23
公安派
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企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
24
前后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及嘉靖、万历年间,文坛上先后掀起了“前七子”和“后七子”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前、后七子针对台阁体的冗弱平庸的文风,主张学古人以救时弊,提出“文...
25
云间派
“云间派”是指明末清初的一个词派,因领袖人物陈子龙、宋征璧、宋征舆以及李雯等人皆云间(今上海淞江)人,故得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是明末清初...
26
竟陵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要求抒写灵性,其主张和公安派基本相同,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有浮浅之弊,企...
27
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包括朱佐朝、邱园、毕魏、张大复等。他们交往密切,常组织带有集体创作性质的写剧活动,又都是苏州人,故名。这些人大都...
28
复社
“复社”是明末一个全国性文社组织,领导人是张溥、张采。他们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大会于虎丘,约于1663年成立复社。复社成员有正义感,崇尚气节,关心人民疾苦,...
29
浙西词派
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鹗等,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且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在艺术性方面,则把宋代词人周邦彦、姜夔的风格、格律和技巧,...
30
桐城派
清散文流派。由康熙时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魁、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但后来桐城派的作家,却不都是桐城人。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