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了“神童”的父亲

毁了“神童”的父亲

北宋时候有一个很聪明的儿童,名叫方仲永,他四五岁时,看到别人看书写字,就站在旁边看个没完;五岁时就向父亲索要纸墨笔砚,父亲不给,他气得又哭又闹,父亲被他缠得没法,只好到邻居家借出一套交给他。方仲永高兴地接过纸墨笔砚放在桌上,随即提笔作了一首诗。父亲一看大出所料,想不到儿子小小年纪竟能作出这样好的诗。心里想:“想不到我方家竟出‘神童’了”。他激动得了不得,拿起儿子的诗,欢喜若狂,飞出家门,在村子里奔走相告,逢人便让看儿子的诗,人们个个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仲永学习更加勤奋,他触景生情,咏物抒怀,作了不少好诗。这些诗,篇篇都是出口成章一气呵成,街坊邻居议论纷纷,齐夸仲永有才华。

这时,有些秀才文人学士,为了装潢自己的门面,常常请仲永父子到他们家吃酒做客,仲永的父亲很骄傲,他昏昏然忘乎所以,成天领着儿子走东家串西家,吃饱肚儿不算,常常还可以弄点零花钱。

时光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仲永的才华在眼光短浅的父亲带领下,也一天天被糟蹋了,使他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当时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对此非常惋惜,专门写了一篇《伤仲永》的文章,深深记下了这个发人深省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