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派

云间派

“云间派”是指明末清初的一个词派,因领袖人物陈子龙、宋征璧、宋征舆以及李雯等人皆云间(今上海淞江)人,故得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他的词集有《幽兰草》和《棣萼轩倡和诗余》。他和云间诗人们标举南唐、北宋之词,是为了要在明中叶以来词学宗风倾坠的情况下寻觅“词流”。他主张词应该“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由此他推尊李煜父子和李清照、周邦彦的词作。同时他仍以词为“文史之暇,流连声酒”之作,因而强调词风的妍丽委婉。其词在用意、铸调、设色、命篇上着力,并于其中暗寓寄托。如《浣溪沙·咏梅花》:“百尺章台撩乱吹,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怨他飞。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轻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词中流转着浓重的哀怨情思,暗含着惆怅的家国情怀。然而国变之后,陈子龙的词作逐渐激荡起深沉凄楚的情怀,如《二郎神·清明感旧》中云:“东君无主。多少红颜天上落,总添了数撮黄土。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许。”寄寓了痛楚的家国之恨。另一位少年天才夏完淳也有很多词作以沉郁凄清之气写下了因国难家仇而起的满腔悲愤,如《满江红》:“无限伤心,吊亡国,云山故道。蓦蓦地,杜鹃啼罢,棠梨开早。愁随花絮飞来也,四山锁尽愁难扫。叹年年春色倍还人,谁年少?”然而,随着陈子龙和夏完淳的先后死节和另两位代表人物李雯、宋征舆的事情,云间词派也就日益式微,最终消散了。

云间词派在清初产生了巨大影响,其风余流韵遍及东南,蒋平阶、毛先舒、沈谦等人都继承了云间词风,阳羡派、浙西派早年也都深受云间词风的熏染。作为明清之交特定社会环境和词学背景下出现的上一个流派,云间词派以其领袖陈子龙的品节人望和文学造诣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词学队伍,并构成了整个清代词学中兴(无论是词作或是词论)的历史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