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派
包括“四灵”在内的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总称。狭义的江湖派得名于南宋宁宗、理宗年间的一位杭州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
陈起以一个富商兼诗人的身份结交了当时的不少布衣文人,并成为这些诗人们来来往往的联系枢纽。他陆续刊刻了这些诗人的诗作《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合称为《江湖诗集》。诗集的流传扩大了这一群诗人及诗风的影响,因而也就在诗坛上形成了一个“江湖派”。这些江湖诗人多是落第的布衣文士,功的失意使他们流落江湖,于是以漫游行谒,投诗献艺来维持生活。
所谓“江湖”,其实是表示他们的在野身份。他们对政治生活普遍缺乏实质的关切,把政治思想和个人功业追求上的失望转化为一种对高逸情怀的追求,在诗中摹山范水,提倡清丽尖新的风格。
戴复古、刘克庄是江湖派的代表诗人。他们的创作一方面由“四灵”追溯晚唐诗风,一方面由江西诗派追溯杜甫诗风,试图将晚唐诗的轻巧空灵和杜诗的沉郁浑厚相融合,从而形成了清健俊爽的风格。如刘克庄《早行》:“店妪明灯送,前村人未真。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何烦看堠子,来往暗知津。”真切而不落痕迹地写出早行之“早”,于风土之中见人情。他们的诗作中也有不少涉及到现实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刘克庄《筑城行》:“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君不见系城压压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写出当时小朝廷消极防边,积极扰民的虐政,反映了民生疾苦。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诗中对于有耻不雪、有上不归的悲痛描写已经摆脱了一味道巧的束缚,境界大大开阔了。
稍后的江湖诗人还有方岳、叶绍翁等人,他们的一些清丽而带有理趣的绝句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常为人称道。总的来说,江湖派诗风影响几乎遍及整个南宋中后期诗坛,甚至对南宋后期词坛也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