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技术:狂轰乱炸成为过去
说起轰炸,人们可能立即会想起战争时期,轰炸机凌空像下冰雹似的往下扔炸弹。但现在不一样了,普通炸弹也长了眼睛,带了翅膀,能够精确轰炸了。
精确制导炸弹是在普通炸弹尾部加装一套制导组合件而成的,自20世纪60年代德国为普通航空炸弹加装无线电制导装置以及弹翼和尾翼,形成“弗里茨”X无线电制导炸弹以来,至今已发展成包括激光制导、卫星制导、集束弹和新概念等多种类型的精确制导炸弹。价格低廉,每枚弹的价格在2万至4万美元之间;攻击精度高,圆概率误差不超过13米;功能多样,能携带包括高爆、钻地、反装甲和集束等弹头,能攻击多种目标。
激光制导炸弹首次投入使用是在越南战场上。据统计,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共投掷激光制导炸弹25000枚,炸毁重要目标1800个,其中还包括普通航弹难以摧毁的桥梁106座。其中,美空军空袭越南清化大桥是激光制导炸弹运用的典型战例。清化大桥位于河内以南112千米处,是从河内通往越南南部的铁路、公路必经之处,在1965~1968年的4年里,美空军曾出动数百架次飞机对其进行轰炸,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桥梁不仅没有摧毁,还损失飞机10多架。直到1972年,美空军仅仅出动了几架飞机投了十几枚激光制导炸弹,就使得清化桥梁被彻底摧毁。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其大概工作过程。以激光制导炸弹为例,其过程为载机借助“激光目标指示器”,把激光束投射到目标上,激光束在目标表面产生漫反射,会有一部分激光反射到激光制导炸弹上,被炸弹“寻的器”接收,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换算,控制炸弹的飞行舵调整炸弹航向,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俄罗斯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
激光制导技术。激光制导技术是目前国外导弹、炸弹和炮弹普遍采用的制导技术,是以激光为信息载体,把导弹、炮弹或炸弹引向目标而实施精确打击的先进技术。精准是激光制导武器的鲜明特点,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光束的发散角小,敌方很难对制导系统实施有效干扰,因而使它具有其他制导方式无法匹敌的优势。所以,当激光制导武器攻击固定或活动目标时,命中率极高,获得了广泛赞誉。2008年2月20日,美国雷声公司在新加坡2008年航展上宣布,本年度前两个月里,公司已经接到了来自两个亚太国家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精确制导炸弹订单,总价值为1亿美元,并称激光制导仍是主流。激光制导通常有“视线式”和“寻的式”。“视线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驾束制导,“寻的式”的典型代表是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光制导方式。激光制导简言之就是激光制导系统瞄准目标并连续发射激光,位于弹尾的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控制弹体像“骑”着激光一样沿光束中心飞行。但激光驾束制导必须在可视条件下才能实现,因而适合在短程作战使用,射程一般在3公里以内。与激光驾束制导不同,激光半主动式寻的制导的激光接收器安装在弹体前端,而且由于发射器和激光目标指示器可以分离架设,从而可以实现较远的射程。
惯导加GPS制导技术。典型代表是“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杰达姆),采用惯导加GPS制导的全天候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弥补激光制导炸弹的不足。目前,美军共有3种型号:一是GBU-31,该型弹是在907千克MK-84型普通炸弹和BLU-109/B钻地弹的尾部加装制导组件而成的,该型弹的主要特点是重量重、威力大,用于攻击防空设施和坚固的地下军事设施等大型目标。首次使用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由B-2A轰炸机投放,共投放了656枚,90%的弹药的圆概率误差达到了12米(设计圆概率误差为13米),摧毁了87%的目标。二是GBU-32,该型弹是在454千克MK-83普通炸弹尾部加装制导组件而成的,主要是供美海军舰载机使用。舰载机是要在航母上着陆的,如由于天气或其他原因,炸弹未投出去,需带弹返航,考虑到航母甲板的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F/A-18型机出动遂行攻击时只能携带1枚907千克的炸弹。如改用454千克的GBU-32型弹后,F/A-18型机可携带2枚该型弹,攻击威力明显提高。三是GBU-30,该型弹是采用227千克MK-82普通炸弹加装制导组件而成的,其优点主要是重量轻,可增加飞机的载弹量,提高突击效能,F-18E/F可以携带3枚,B-2A轰炸机可携带80枚,也就是说,B-2A型机一次飞行可攻击80个目标,攻击威力大增,同时,由于弹小,可减小目标周围的附带损伤,因此,该型弹已成为美空、海军发展的重点。目前,重点发展是:增程,在弹体上加装机翼组件,使其射程达到80千米,为现有弹射程的3倍,具有防区外攻击的能力,而且还保持同样的精度;在弹的头部改装红外成像聚焦阵面导引头,使其具有打击活动目标的能力,且攻击圆概率仅3米;加装热成像相机,提高弹的抗干扰能力,因为GPS虽制导精度较高,但容易受干扰。为克服这一弱点,美海军在弹上加装热成像相机,一旦GPS信号受到干扰,热成像相机在距目标1.8千米时就自动工作,引导炸弹投向目标。
电视制导技术。代表有乌克兰632型灵巧炸弹等,配用T-2电视导引头,该炸弹直径为400毫米,可用于攻击包括桥梁、建筑、舰船、跑道、雷达、战术导弹运输竖起/发射架和防空武器等在内的目标,当从487.7米高度投放时最大射程达到8千米,而当从5029.2米高度投放时最大射程达到20千米,攻击圆概率仅3~5米。
网络中心制导技术。这是美国正在发展中的一项新的制导技术,目的是使那些最初为攻击地面固定目标而设计的现役精确制导武器获得攻击地面活动目标的能力,如JDAM制导炸弹和“杰索伍”联合防区外武器。美国在这类武器上加装第16号标准数据链(Link-16),与载机上的具有地面活动目标指示功能的雷达等传感器联网,形成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制导系统,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不断将修正的目标位置、速度和目标指示等数据,以及投射武器所需制导信息,实时地传送给攻击飞机,然后再转发给投放的制导炸弹或空地导弹,从而可对地面活动目标实施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