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技术:惨无人道

生物武器技术:惨无人道

提到生物武器,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1936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大规模生产生物武器的工厂,即所谓的731部队,并惨无人道地在中国人身上做实验的情景。日军主要生产了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大量培养了传播鼠疫的跳蚤。1940年7月,日军无视国际公法,在浙江宁波地区用飞机投撒70千克伤寒杆菌、50千克霍乱弧菌和5千克带鼠疫病菌的跳蚤;1942年夏,又在浙赣铁路沿线投放了霍乱、鼠疫、伤寒等病菌,污染水源和食物,造成疫病传播。日军的行径,造成中国大量无辜百姓死亡,疾病流行。那么,生物武器,为什么这么厉害呢?仅仅几十千克就能感染整个地区,危害数万人的生命。

认识生物武器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物战剂。生物战剂通常以“气溶胶”方式进行喷洒和施放。所谓“气溶胶”就是把生物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这就是生物战剂气溶胶。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颗粒很小,约为0.5~5微米,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人吸入呼吸道后,可以进入肺泡和血管中,致死率高。现代作为生物战剂的病原体微生物及其毒素,基本公认的有六大类,共20~30种。病毒类,病毒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作为战剂的病毒有天花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热病毒等;细菌类,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二战”前后用得最多的生物战剂,包括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立克次体类,形态类似细菌,但比细菌小,比病毒大,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作为生物战剂的立克次体有:Q热立克次体、流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等;衣原体类,衣原体也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作为生物战剂的衣原体主要有鸟疫衣原体;真菌类,真菌结构比细菌复杂,有明显的细胞核,大多数是多细胞组成,有菌丝和孢干两部分,通常也叫霉菌,作为生物战剂的真菌可侵害人的内脏和皮下组织,引起慢性病,主要有球苞子菌、组织孢浆菌等;毒素类,某些有病的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合成对人有毒的蛋白质类的物质,这种有毒的物质就叫作毒素,作为生物战剂的毒素有葡萄球肠毒素、肉毒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知道了生物战剂,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是生物武器,即利用施放装置装载的各种生物战剂进行大规模杀伤的武器。生物武器的使用方式分为三种:一是用多种施放工具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包括利用飞机导弹、舰艇或其他运载工具直接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利用飞机、火箭、火炮、气球运载各种生物战剂炸弹或炮弹到目标区爆炸,或投掷生物战剂气溶胶发生器自行喷洒;二是投放生物战剂的媒介物,即带菌的昆虫小动物和杂物,通过接触及叮咬人类传染疾病;三是派遣特工人员污染水源、食物和公共场所,或丢弃带菌物品。

生物武器是各种武器中杀伤效应最大的武器,据资料记载,一架战略轰炸机所载的核化生武器对无防护人群进行假定的袭击所造成的杀伤面积为:100万吨当量级的核武器为300平方千米,15吨神经性毒剂为60平方千米,10吨生物战剂为10万平方千米。另有资料说,一艘行进中的船,在离海岸16千米处施放2微米直径的某种生物战剂200千克,污染范围可达1152万平方千米。以上数据只是理论上的推导,没有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大多数微生物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存活都不超过几小时,白天一般为2小时,夜晚一般为8小时,条件适宜时还会延长一些。但有些生物的存活期较长,例如霍乱弧菌在适宜条件下,在水中可存活1851天,炭疽芽孢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以上。

生物武器具有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与化学武器不同,很少量的生物战剂就可造成感染,一旦发生病症,就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例如,在理想条件下,理论上1克感染贝氏科克斯体的鸡胚组织,如果分散成1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就可以使100万以上的人员感染;几十个“野兔热”杆菌侵入人体,就可使人发病;1毫升鸟疫衣原体悬液可使千百万人染病。

生物武器无立即杀伤作用,生物战剂从侵入人体到发病一般需经过几小时至十几天,它不像核、化武器那样能使人员立即丧失战斗力,因此,生物武器通常不适宜作为战术武器使用,而只能作为战略武器使用于敌战略后方。

生物武器具有生物选择性,它们与核武器不同,只对生物有杀伤作用,而对建筑物武器装备、物资器材却几乎毫无破坏作用,使用者可以获取敌方的物资,因此,两者在战略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生物武器不易被侦察发现,生物战剂是无色无味的,加之使用者一般利用傍晚清晨、黑夜时间施放,因此,受害者往往出现症状后才发觉,而核武器不论何时使用,都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耀眼的光辐射和强劲的冲击波。

与核武器相比,生物武器造价相对低廉。根据1969年联合国化学生物战专家的估计,若对1平方千米的人员进行杀伤,使用常规武器需2000美元,使用核武器也需800美元,用化学武器需600美元,而使用生物武器仅需1美元。

但同时,生物武器的防护也相对比较容易,由于生物战剂具有潜伏期,不能使人立即丧失战斗力,所以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就可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目前已有多种药物都能完全预防和救治生物战剂伤害,防护救治比防核武器、化学武器要容易得多。

未来生物武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寻找致死性强或失能性强的新型病原体,增强现有生物战剂的毒性,要求具有侦检困难、无特效防治方法的特点;二是研究降低微生物气溶胶衰亡技术,使生物战剂的持久危害性延长;三是用遗传工程方法研究新的生物战剂,制造所谓的基因武器或人种武器;四是研究现有生物战剂的联合使用方法,增加防护、救治的复杂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