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合法的化学武器

化工技术:合法的化学武器

说起化学武器,人们想到的最多的可能还是目前外军装备的神经性、糜烂性、全身中毒性、失能性、窒息性和刺激性毒剂等。这些化学武器是联合国所禁用的,属于不合法的武器。但你知道吗,在现代化工技术的推动下,新概念化学武器即合法的化学武器诞生了,说其合法,即指它既不违背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的内容和精神,也不受1993年1月公开签署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控条约《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的约束。那么,这样的化学武器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些种类呢?其实,这种化学武器如化学弹内装的不是普通炸药,也不是常说的沙林、芥子气等种种毒剂,而是专门破坏军事装备或使人员失能的各种化学药剂。这类新化学武器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用途。如:

特种反坦克化学物质。利用特异性能的化学物质,破坏坦克、战斗车辆或飞机的观察瞄准器材、电子设备、发动机以及操作人员的生理机能,使其丧失战斗力。现代坦克的防护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常规反坦克武器对其基本上是无可奈何,这就促使运用特殊材料制成反坦克武器得以发展。如果说常规的反坦克武器是“以硬对硬”的话,那么这种化学物质反坦克武器的突出特点就是以“软”对硬。目前正在研制的这类反坦克化学武器主要有:(1)反坦克泡沫橡胶,亦被称为“防坦克障碍物”。由于它主要是漂浮性好的泡沫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硬质闭孔泡沫塑料,制成炮弹、炸弹,由火炮或战车、飞机发射。爆炸后,迅速产生大量泡沫体,在空气中形成悬浮云团,并能持续一定时间,以很高的速度被坦克或装甲车的发动机吸入,即刻导致发动机熄火。若将其发射到敌方集群坦克的必经之路上,可形成一道泡沫体云墙,使集群坦克阻滞不前,处于被动挨打境地。(2)反坦克乙炔弹,该弹的弹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装水,另一部分装二碳化钙。弹体爆炸,水与二碳化钙迅速作用产生大量乙炔并与空气混合,组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样的混合物碰到坦克等战车后,很容易被其发动机吸入汽缸,从而在高压点火下造成大规模爆炸,其爆炸压力与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爆炸就越猛烈。这种爆炸足以彻底摧毁发动机。一枚重5千克左右的乙炔弹就能破坏、阻滞一辆坦克前进,而驾驶员和乘组人员一般不会发生危险。美国研制的这种弹药专门用来对付集群坦克。先将乙炔播撒在敌人必经的路上,一旦敌坦克或装甲车辆通过,即被引爆,放出大量乙炔气体,吸入发动机内引起爆炸,破坏其装甲部队的动力系统。(3)反坦克胶黏剂,它由两种成分组成,装在两种炮弹或炸弹中,通过爆炸混合,产生黏性极强的且不透光的胶黏剂云雾团。胶雾随空气进入坦克发动机,在高温条件下瞬时固化,使汽缸活塞动作受阻,导致发动机熄火停车,从而失去机动能力。另外,当胶黏剂到达坦克的各个观察窗口时,不仅能粘住瞄准镜和测距仪等光学仪器,而且直接干扰坦克乘员的视线,使驾驶员看不清道路,无法沿攻击方向前进;车长看不清战场情况变化,无法实施正确的指挥;射手无法瞄准射击,从而使整个坦克丧失战斗力。

阻燃(窒息)弹。亦称吸氧武器,它以阻燃剂为主要破坏因素,最先是为灭火而研制的。然而,近年来国外研制开发的一大批新型阻燃材料,为战争使用的阻燃弹提供了物质基础。装填以阻燃剂为主要原料的阻燃弹,使用时,可用火炮发射,爆炸后可形成一定范围的阻燃剂烟云,也可像施放烟幕那样向敌车辆施放阻燃剂气溶胶云团。当这种云团被车辆发动机从进气口吸入发动机内部,发动机立刻熄灭;人员吸入该气体也会因缺氧窒息而丧失战斗力,从而阻滞敌军行动。近年来,这种弹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甚至已为进入实战打下了基础。科学家们在解释此种弹药的机理时,认为是阻燃剂将空气中的氧“吃掉”了,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由于已经脱氧而无法点火,使发动机处于窒息状态。目前美国正全力研制阻燃剂窒息反坦克弹,并认为该弹是对付集群坦克效果最佳的化学武器。

超级腐蚀剂。一种是其弹体内装有腐蚀性极强的化学药剂,专门破坏车辆的橡胶轮胎。如往道路上撒布的特殊结晶药粉,可使经过的车辆轮胎全部报废;另一种是经过喷洒器喷到飞机翅膀上,使机翼变脆,失去弹性而无法起飞。当然,后者并非能轻而易举完成,它必须由特种作战部队人员潜入敌人机场,才能准确地将药剂喷至飞机机翼上。目前美国正在试验一种超级腐蚀性化合物,它附着在车辆等物体上后,可以“吃掉”金属、橡胶和塑料等,不仅能毁掉坦克和汽车,还能破坏其他装备和武器,甚至能使燃料变成毫无用途的凝固胶。

金属致脆液。是用化学方法使金属或合金分子结构改变,从而使其强度大幅度降低。金属致脆液可侵蚀几乎所有金属,破坏飞机、舰船、车辆、桥梁、建筑物等金属结构部件。金属致脆液通常是清澈的、有少量或没有可觉察到的残渣,可用涂刷、喷洒或泼溅等方式投放。

泡沫喷射液弹。弹体装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命中坦克后弹药爆裂,化学装料与空气作用迅速产生大量的泡沫。铺天盖地而来的泡沫不但妨碍了驾驶员的视线,而且还能涌入发动机内部,使其熄火,从而达到致使敌方无法作战的目的。和平时期还可用于应付突发骚乱或对付群体暴徒。这种泡沫喷射剂喷射产生的大量泡沫,能一下子将暴乱群体淹没,使他们浑身非常难受,从而失去活动能力。

特种塑料球。“球”内装满聚苯乙烯颗粒,当用此种武器射击直升机时,“球”体内便施放出数量极大、重量极轻的塑料小球,无数小球迅速将直升机包围。直升机发动机一旦被迫吸入或吸附了这些小球,发动机会因此而产生“喘振”,从而导致停车坠毁。这种对付直升机的武器似乎比其他新化学武器来得残酷。其他新化学武器攻击坦克或车辆,发动机熄火,坦克或车辆可以安然无恙地停在地上,乘员没有生命危险,而直升机停车就要坠落,严重威胁乘组人员生命。因此有人认为该武器不属于非致命性武器范畴。但研制者说,这种弹药无论如何也比炮弹、导弹人道,因为即便直升机因发动机“喘振”而停车,离坠毁还要有一段时间,乘组人员完全有时间弃机跳伞逃生,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超级黏合胶。它是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中心专门为保护存放在仓库中的核弹头而设计的。假如恐怖分子侵入仓库,抢得一枚核弹头,并威胁要引爆。在这种情况下,卫兵不可能在靠近核弹头的地方使用武器或炸药。此时可以使用新研制的两种超级黏合剂:一种是使用压力枪发射的黏合剂,它一接触空气立即变硬,当喷射到人体上后,便立即把人凝固在里面,使之动弹不得;另一种黏合剂在发射出去后,便像雪崩一样埋住对方,使其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而无法活动,但仍可以呼吸保住性命。这两种黏合剂都可用扛在肩上的喷射器或压力枪喷射,犯罪分子一旦遇上了它,就无法动弹,直至黏合胶融化为止。

生化子弹。俗称致痒弹,它是菲律宾的研究人员,从当地一种野生植物的果实中提炼出的原料制成的。人被这种子弹击中后不会受伤,更不会致死,但却能使其全身产生出一种难以忍受的奇痒,从而失去抵抗能力。据称菲律宾警察已开始使用这些生化子弹维护社会治安。由于研制该弹成本不高,且使用效果很好,已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