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源流
高氏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故以姜为姓。传至西周时,有叫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传至六世孙文公吕赤,有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亦世为高氏。“高”姓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以“高”字开头的复姓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后有改单姓“高”为氏。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域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在北魏执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便代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始祖。早在汉末时,另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长乐龙门高氏先祖,据龙门高氏族谱纪载当举良器公。良器公生于唐代宗大历九年甲寅(774),自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壬午(802)定居长乐龙门村。
又据龙门高氏族谱记载二十三世景玉、景度、景志、景畴诸公,二十五世维显、维勉、维远、维寿诸公,唐宪宗元和二年丁亥(807)以贤良举,任长乐县尉。三十四世纯水公相继迁入长乐三都岱峰夏亭(即岱边村),均属龙门高氏下祖厝房伯善公支系。
史上名人高玉豪,字信宏,清宣统(1909)举人。民国元年,知事高玉豪、高哲元等,创办前公立富阳初等小学,现已经更名。
高氏约1648年间由龙门迁入洋厦村,现今318户,人口1136人。海外230户,人口8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