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第一
首占,有闻名于世的“江山第一”的豪壮。宋朝的陈烈,赋《江山第一》诗曰:“第一江山亦壮哉,仙居何必问蓬莱,墩迎半占飞来凤,树绕瀛洲翠似苔。”这江,即闽江支流上洞江。这山,就是董奉山或岱阳山吧。这江与山为何称第一呢?该诗中的句子不已写得明白了吗?陈烈生在潭头的沙堤,后因喜爱阳夏一带的山山水水,而迁居于此,他把这里的山水比作蓬莱仙境,后两句写了美丽的周边环境,写到凤凰,写到瀛洲,让人觉得,真有仙境之美。他还在江山寺前,题下了“江山第一”四个字,成就了阳夏“江山第一”的美称。
陈烈故居位于上洋村中,“江山第一”诗刻,在“公社化”时被用于铺路,后蒙县政协、文化局和地方志办等部门同志关心过问,“文革”后被抬回江山寺,齐天府保存,现竖立于江山寺前。
陈烈少时孤苦,仍笃于孝友,德行为乡人所崇敬,长辈训导子弟“必举其言行以规之”,从其学者近千人。长乐被称为“海滨邹鲁”应始于陈烈,《长乐县志·儒林》载:“盖季甫以后,海滨崛起,邹鲁如闻矣。”这是一名“心仁气刚,寸智卓越,安贫乐道,无复仕进”的洁身独行之士。朝廷多次征召,欧阳修、陈襄等高官贤人多次推荐,他也毫不心动。晚年任福州府学教授,在职却不受俸禄,乡里馈赠丝毫不取,家中钱财多用于救济贫困。真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可以想象,当他耳闻目睹风流太守刘瑾为粉饰太平,于元宵节前强令百姓每户捐灯十盏的恶行时,是何等的愤怒!子曰:苛政猛于虎。这是何其相似呢?诗人不禁拍案而起,愤然登上鼓楼,以诗代檄,挂上这盏名闻天下的诗灯。
《题灯》是一首毫无顾忌地为民请命之作,语言简练有力,笔锋犀利,爱憎之情溢于言表。诗中的“一”重复三次,一唱三叹,体现贫富生活之间鲜明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贫民生活的叹惋和对官府暴敛的愤慨,道出了平民百姓的心声。这首为民鼓与呼的诗,流传至今近千载而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