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

婚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上洋村怎样婚嫁呢?除了双方父母认识、相互友好、结成姻亲,或男女自相识、长大成亲外,一般都是通过媒人撮合。充当媒人的,多是老年妇女,人们以“媒婆”称呼,以示敬重婚烟大事。依靠媒人通好定礼,有双媒和单媒的区别:双媒,指男家信赖的男媒和女家信任的女媒协作撮合,能较顺利促成;单媒,指男家嘱托到女家说亲或女家嘱托到男家说亲。旧时媒人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多有知识浅陋、文化不高的妇女从事,他们以说媒为生,为撮合或捞取一笔“媒人钱”(今称“介绍费”),甚至“乱点驾鸯谱”,因此,“媒婆”一词也含些贬义,与民谚“媒人嘴,犬放屁”“媒人要吃十八顿”等相应。当然,现今“媒婆”在一些偏僻地仍有,而城乡多是亲戚朋友受托充当“介绍人”,起牵线联系和对话作用。这种并非职业的媒人,颇受男女双方的欢迎。男女自由恋爱的,不必依赖“媒婆”从中了解和说合。现代许多婚姻介绍所和征婚启示的中介,也是替代“媒婆”的角色。

旧时,两家男女说亲提亲,俗称“讲亲”,多由男方向女方提出求亲,但须托人向女方说合,又叫“提亲”“起帖”。起帖后,双方父母长辈互相对看对方子女的容貌,叫“相亲”。相亲后,两家若有意,就互递男女“生辰八字”进行“合婚”。双方若五行八字相符,就议定金若干。定好聘金后,男家则置办礼物,连同聘金半数送到女家,礼物以十色为普遍,称“压帖”、叫“定婚”。女家收礼后以尉粽回送,叫“回帖”。

定婚期,叫“送日子单”。双方通过媒人定好佳期。往告时,则以礼饼,称“定日饼”“新妇饼”。饼要以数百斤计,女家以饼遍送亲戚族人以告佳期将临,近来改为送肉、面。受饼亲戚要“添箱”,以前多布衣添箱,有的用金器,期前一日,男方要送十色用杠送往女家,叫“送杠”。女家将烛台、时钟、花瓶和其他器具送往男家,叫“回杠”。女方出嫁,旧时由父亲抱上花轿,母女互相哭别。伴房妈,俗称“伴娘”,挑镜箱、马桶随轿而行。有谚曰:“有办没办,粪桶镜箱铁铁硬。”伴房妈,是一种社会职业,指子女出嫁时,家长找的陪伴新娘的人。因为新婚初进夫家,人地生疏,多不方便,所以女家要请人随伴。伴房妈以选容貌端庄、口齿伶俐、热悉礼规和气风趣的妇女为佳。花轿到门,爆竹鸣锣,请新娘下轿,迎进厅堂,坐在东柱边好命人请烛到厅堂,然后举行拜堂,拜礼。好命人请烛到新人房,新婚夫妇入房、坐床、合卺,即饮合欢酒,婚礼乃成。中席酒毕“出厅”,拜见男家亲戚长辈。受拜人要给“见面礼”。席毕,宾客入洞房“闹房”,即看新人、看皮箱、看新郎新娘做“戏出”等,一直闹到半夜。第二天,新娘之弟(亲家舅)先到姐夫家请姐姐与姐夫回娘家,当日即人返夫家。因为新郎新娘一同往返,叫做“请双行”“请回门”“请转马”,女家在这天办酒宴客,叫作“回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