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节

冬节

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农历十月中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日即“冬节”,又名“亚岁”“贺冬”等。冬至前一日称小至,后一日起,白天时间逐渐长。古人认为,冬天来了,春天也要跟来,所谓“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夜,合家聚在祖先牌位前搓,桌上置大红竹箩,箩中放红橘数个、红筷一副、四季花、金童玉女远塑各一对,供在祖先牌位前。搓象征着“一家团圆,吉祥如意”,由家庭主妇主持。用糯米磨成浆,压半干后,搓成丸子下汤,留着待第二天冬至日清晨煮熟后当早餐。在搓时,有的小孩边搓边唱童谣:“搓之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爹妈齐欢喜。孩儿掉下脚桶下,依哥就做爸。”反复齐唱,表现了小孩天真的童趣,增加了节日欢乐。冬至日,在宗祠或支祠祭祀祖宗以报丰年。49岁的进支祠,50岁的进宗祠,家有49岁或59岁长者,煮太平线面庆贺,出嫁的女儿、孙女要送寿礼及礼仪,以示敬老尊贤。祭冬是家族在年中所举行的全祭,要宰猪数十头,半祭减半,谢天地,祭祖先。祭后便按丁分2两至半斤。除分丁肉外,又有族长公分猪头,本族中行第最小的分猪尾。洋厦益寿园于2000年以来,每年冬节都为50岁以上老人举行宴会活动,并给本村80岁以上老人每位发50元红包表示慰问。2010年开始,改在郑氏宴乐园为50岁以上老人举行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