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文章千古事,寂寞身后名。陶渊明的诗文取得了同代作家无法比肩的成就,然而在他的生前和身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南朝文坛的风气注重文辞的声色之美,而陶诗却质实自然,不尚铅华,因而在当时文人眼里,他是比不上曹植、陆机、潘岳、谢灵运等人的。即使一些有识见的评论家也不可能超越时代的风气。钟嵘的《诗品》仅置陶诗于中品;萧统雅爱陶诗,但他所编的《文选》选陶诗不过八首。远逊于曹、陆、谢、颜(延之)诸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诗的成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唐代是一个政治、思想上都比较开放的时代,作为对六朝遗风的反拨,文坛上陈腐的贵族化的作品受到猛烈冲击,于是人们重新发现了陶渊明。陶渊明的那些抗世嫉俗、守道不阿、既意境闲远而又生趣盎然的诗文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批最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不约而同地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给以很高的评价。李白在诗中写道:“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白居易写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著名诗人的诗风都明显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而又各自发展了自己的特色。陶诗成为唐诗中一些重要流派的滥觞。
宋以后的诗人大都注意从陶渊明的清新自然、高古质朴的风格中汲取营养。其中苏轼对陶诗更情有独钟。他说:“吾于诗人无所好,独好渊明诗。渊明诗不多,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沈谢李杜诸人,莫能及也。”(《东坡续集》卷三)金代的元好问在《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中也写道:“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做诗,直写胸中天。”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赞美陶渊明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竞平谈,二分梁父一分骚。”又说“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黄遵宪把他的诗集名之为《人境庐诗草》,主张诗歌创作应“我手写我口”,可见陶诗对他的启发。
在中国文学的星空里,陶渊明这位卓越的诗人以其遗世独立的人格和如同来自天籁般的诗文,将永远放射出灼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