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落为贫民的曹雪芹
曹家彻底败落以后,年轻的曹雪芹被迫沦落于平民之中,与众多的破了产的八旗子弟为伍。满清统治者对八旗人是有一些特殊的优待政策的,如定期发放口粮,喜丧年节另有恩赏等等。但由于这些子弟惰于从事劳作,只知一味地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因此朝廷的这点救济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贫困状况,反而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和挥霍性。这些八旗子弟实在是一些不肖子孙,凭着他们的“天恩祖德”和特殊条件,每日只是游荡戏耍,饮宴、赌博、听戏、唱曲、斗鸡、走马,甚至嫖女人、狎“相公”,无所不为。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高雅分子,他们虽然也是玩家,但却能玩出文化来,玩出名堂来,成为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艺术家、文学家、古玩鉴赏家、工艺制作家等等。曹雪芹就属于这种高雅玩家中的一员。他的爱好是什么呢?是演戏。周汝昌先生曾从一旧本《红楼梦》中找出一则批语:
曹雪芹,为楝亭寅之子,世家,通文墨,不得志,遂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如杨升庵所为者。
“为楝亭寅之子”当是楝亭寅之孙之误。自元代以来,一些沉沦下潦的知识分子往往混迹于勾栏瓦舍之中,与优伶为伍。在过去,这是一种极为放荡、极为丢身份的行为,因为当时优伶的社会地位极低,仅略高于娼妓而已。曹雪芹这样做是对封建礼法的一种蔑视和反抗,也是对自己不为“圣朝”所容的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在《红楼梦》中,作者写了那么多与演戏有关的事,而且写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看来确实是有生活积累的。
在社会上浪荡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是为生计所迫,曹雪芹开始在宗学里当差。宗学是专门为宗室所设的官办贵族学校。据周妆昌先生考证,曹雪芹在宗学里还不是做教习即老师,而是做抄抄写写、助理文墨的高极杂役,以他家获罪的身份和本人没有取得举、贡资格的情况,要当上教习将是很难的。那么,为糊口计,在宗学里当当冷差,拿点薄俸,也算是一个只好如此的选择了。曹雪芹在宗学里呆了多长时间,估计当在他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那里,除了必办的公事而外,他喜欢和敦敏、敦诚兄弟二人在一起海阔天空地高谈雄辩,更多的时候可能就是写作《红楼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