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培养完成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手

2.4 培养完成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手

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两件事:一是不断制造麻烦;二是想办法解决麻烦。工作以后,我们需要解决的麻烦事更多。例如:团队中,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很难达成共识,没办法紧密协作;跳槽进入新公司,老板让你负责一个项目,而你对团队还不熟悉;上一个项目进展得不顺利,老板又派来了新任务……

面对这些问题时,很多人会很慌乱。他们觉得事情像一团乱麻,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于是被恐惧焦躁的情绪牵着鼻子走,结果把事情搞砸。

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聪明的人,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复杂程度,他们思路清晰,解决方案行之有效,最终把事情搞定。

从“搞砸”事情到“搞定”事情,这里面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完成力”,也就是解决复杂问题,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

“对不起,我把工作搞砸了”

苏晓彤(化名)是一家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她曾有过一段沮丧的工作经历。那时,由于公司企划部经理休产假,老板需要找一个部门经理代她履行休假期间的职责。

这件事在很多同事眼里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因为公司上了几个新项目,企划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整体营销策划方案。一旦接手这个工作,就意味着要从原本已经很紧张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企划部的工作部署中,而且每走一步都有项目组盯着。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干好了,业绩算在别人头上,干不好,后果自己承担。所以,没人愿意出这个风头。

有一天,老板找苏晓彤谈话,他诚恳地问道:“你愿不愿意接下这副担子?”苏晓彤的脑子飞快地转着,她想起同事们私下里说:“干好本职工作,别没事儿找事儿。”老板见她没吭声,又说:“这事儿确实有难度,你好好考虑一下吧!”临危受命,苏晓彤责任感油然而生。她觉得作为中层干部,首要责任就是替老板分忧,把可能搞砸的事情变成能解决的问题!想到这里,她脑门子一热,接了这项工作!

苏晓彤坚定地认为,不管怎样,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用心,总会有点成果。

故事讲到这里,你认为苏晓彤一定会取得一些成绩,实现人生的逆袭吗?

抱歉,让你失望了,她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是收获了巨大的失败。

是的,她把事情,搞砸了!

那是一场展览活动,算上物料、场地、展品运输费、差旅费及前期布展的各项投入,成本近20万元,而苏晓彤带领的团队,仅仅做出几万块的业绩。苏晓彤很感激老板,他把工作交给自己,即使眼睁睁地看着她把工作搞砸,还能心平气和,不加苛责,这是胸襟!但她仍然会被当作失败案例,在各种总结大会中高频出现,这让她非常沮丧。

回顾我们的职业生涯,每个人都有搞砸事情的时候,且何止一件两件。正是在这些事情中,我们不断地经历摔打和磨砺,看到更丰富的世界,看到我们的人生还有很多可能。

是的,我们搞砸了事情,但没有搞砸人生。不过,不管怎样,搞砸了工作,终归不是一件好事。搞定工作,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什么原因阻碍我们完成一件事

人类天然就有自我完善的追求,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渴望成长。我们以为只要直面困难,付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勇于做自己就能成功。但是在真正面对困难时,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已经不再局限于身边熟悉的一切。太多陌生的事物进入我们的视野,甚至,我们要不断地和陌生人合作。

这种明显的差异,让我们在执行复杂任务时,经常会遇到三大困境:凝聚力困境、掌控感缺失和结存变量的干扰。如果能把它们识破,搞定一件事情并没有那么难。

1.凝聚力困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凝聚力是使团体成员停留在团体内的合力,也就是一种人际吸引力”。人们在执行复杂任务时,经常遇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的凝聚力困境。简单来说就是团队成员之间各持己见,没办法紧密协同工作。这种情况,很多职场人都遇到过。

例如,苏晓彤刚到企划部时明显地感觉到,论单兵作战,大家都挺优秀,但就是凝聚力差,各有各的算盘,人心特别散。在她代职企划部经理的那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困境遇到了不少,最大的一次就是前面说到的展会事件。这里面的确有她工作能力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企划部上下级之间及平级之间默契度太低。在一个默契度低的团队里,要达成一项共识,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2.掌控感缺失

我们这里所说的掌控感,并非是控制另一个人的欲望,而是一种让工作、生活处于有序的状态的能力。掌控感的缺失所引发的失控会导致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很多人特别容易在跳槽、转岗或晋升的时候感到焦躁。因为他们总觉得面对的很多问题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总是处在失控的边缘。

苏晓彤刚到企划部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如此。因为她面对的是新领域、新问题、新团队、新挑战。所以,很多时候,她感觉那些复杂的问题,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这让她焦躁不堪。实际上,很多问题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她没有找到突破口,误以为它很难。

3.结存变量的干扰

结存变量的干扰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困境。简单来说,就是指你在上一次任务中积累的各种存量,比如,情绪体验、工作经验,它们可能会干扰你下一步的工作。

举个例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你昨天拼命赶工,完成了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任务,你感觉特别开心。今天工作的时候,一想起昨天的成果,你就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你安慰自己说:“昨天干了那么多,今天可以少干点。”你看,这就是情绪体验带来的结存变量干扰。

又或者,你在一家外企工作,业绩不错,后来有一家规模不错、发展前景看好的民企向你抛出了橄榄枝,你可以获得更多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你跳槽过去,并把外企的经验迁移到民企。然后你发现,以前在外企比较好用的套路,在民企玩不转,这就是工作经验带来的结存变量干扰。

我们觉得一项工作很难,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工作确实挺难,例如,我是一个文科生,你要让我去研究无人驾驶,就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我现有的技能水平;二是工作复杂,涉及的变量太多,像一团乱麻,例如时间长、跨部门、客户变化无常等。而我们的日常工作,大多属于后者。

那些完成力高的人,往往是擅长梳理“乱麻”的人。他们总能从一堆变量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将复杂问题快速拆解成能解决的问题。

三步培养完成力,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手

能否搞定一项工作,关键在于“完成力”。如果你不想搞砸两次,来看看关于“完成力”必须要知道的事。

1.三观契合,行动一致

三观契合并非要求三观完全一致,而是指意气相投。有分歧时,能够求同存异,行动一致。复杂的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与三观契合的人合作很重要。

通常,在一个团队中,支持者占少数,“猪队友”也占少数,中间派占多数。你需要做的是:首先与支持者形成联盟;其次拉拢中间派;最后正向影响“猪队友”。总之,让团队中的多数人达成共识,形成合作的氛围。

2.找到离你最近的威胁

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花费注意力。也就是说注意力是人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同一时间段,你在一件事上注意力花得多了,在另一件事上就花得少了。

所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可控范围内,看看这个范围里,离你最近的威胁是什么,然后,把它解决掉。这个原则能够帮你增强掌控感,对抗失控感。

苏晓彤刚代职企划部经理时,总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所以拼命恶补,但这并不是离她最近的威胁,离她最近的威胁是“人”,总有那么几个“挑事儿”的想看她的笑话。而她惨遭展会“滑铁卢”,也与专业知识无关,而是没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找到离你最近的威胁”,实际上是让你在一团乱麻中捋出一个头来,这样你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清空结存变量

清空结存变量是指复杂工作任务的链条都比较长,你可能会取得很多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当你进入新的工作阶段时,一定要注意,把之前积累的情绪体验、经验等清空,避免它们对后续工作造成干扰。

其实,我们的工作不过是由简单原则构成的复杂综合体。我们说的这三步培养“完成力”的方法,也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基本方法。但是当这些方法被有计划地贯彻到复杂工作任务中的每一步时,它们的能量就被放大了。

大道至简,从这个角度看,几乎没有什么复杂问题。想透了这些,能够正视它之后,人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拆解复杂问题、搞定复杂问题,你就更容易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毕竟,工作是为了享受人生,而不是为了忍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