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做好手头的事,还是追寻想做的事
5.4 做好手头的事,还是追寻想做的事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教授认为,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从事该职业。所以,人们通常倾向选择与自我兴趣类型匹配的职业环境。比如,具有艺术型兴趣的人希望在艺术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因为这样可以最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但是在职业选择中,很多人都不是选择与自己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环境。一来人们的兴趣是多样的,多数人属于多种兴趣的综合体;二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完全依据兴趣来选,还要考虑社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可能性。
如果你正在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做好手头的事,还是追寻想做的事呢?该如何平衡呢?
你对一件事情擅长,但未必对它感兴趣
来访者安楠(化名)坐在咨询室里静静地喝茶、吃点心。她从沈阳来,风尘仆仆。此时,距离她年假结束只有三天的时间。她想辞掉那份管理顾问的工作,但苦于没有更好的职业方向,只好用休年假的方式拖延时间。我问她休年假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她说,尝试了一下微商,卖一款洗发水,但是每天蹲在家里一遍遍刷屏实在不是自己的志向所在。
我问她:“你觉得做些什么才更符合自己的志向呢?”她说:“自助助人的工作。既帮助了别人,自己又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成就感。”而她现在的工作,却让她厌烦得要命。
这几年管理咨询项目不好做,安楠的公司转型开发了一些培训课程,她的工作重心也从项目转移到课程上来。安楠戏称自己是“卖课小姐姐”。工作了几年,安楠手下也有一支不大不小的团队,业绩做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还过得去。
近两年,安楠发现自己每天都得硬着头皮来到办公室,一想到自己要打着鸡血似的去激励团队卖课,她就感觉脑袋“嗡”的一声大了。她开始情绪烦躁、易怒,对工作越来越缺乏耐心,感觉自己的心特别累,时不时地蹦出跳槽甚至是转行的想法。起初,家人并不理解,直到她说“不喜欢的东西让我做得很痛苦”。
她反思了自己从大学实习到现在做过的工作,只有一个是自己从没抱怨过累的,那份工作是自己感兴趣的。
兴趣+技能=无穷的力量。一件事情,如果你对它没有由衷的渴望,就会像飞机失去一个引擎,虽然还能继续飞,但是缺乏长久稳定的动力。技能决定你能否做好一件事,但如果没有兴趣的参与,即便你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也未必会获得快乐。
在感兴趣的领域做到极致,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捷径
和安楠不同的是,晓彤(化名)已经成功转型,进入了职业发展快车道。三年前,晓彤33岁,在财务领域耕耘了十年,虽然能力属于中上水平,但对于这份工作,她总是缺乏热忱。她盘点了一下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后发现,以自己现在的情况,想在财务领域“混饭吃”比较容易,但想获得瞩目的职业成就几乎不太可能。她平时对烘焙比较感兴趣,希望以这个兴趣为突破口,作为未来创业的起点。
晓彤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拿着旱涝保收的薪水继续混日子,还是索性辞职出来创业,所以她向我寻求帮助。我为晓彤做了SWOT分析后发现,由于晓彤新购了住房,有还贷压力,所以,贸然创业会让家庭背负太大的风险。另外,虽然晓彤对烘焙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对财务报表的兴趣,但她的烘焙水平,也仅仅只能“自娱自乐”,还没有达到可以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
最后,我给晓彤的建议是:做好主业,发展副业,把简单的感官兴趣发展为可供谋生的职业兴趣,小步快跑,迅速尝试。当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时再考虑是否辞职。
33到36岁这几年,是晓彤事业突飞猛进的几年。她开始疯狂地学习烘焙技术,我记得有一年家里几乎没买过点心,她总是时不时地送来一些。蓝莓芝士、榴梿千层、月饼、花式面包等等,她每次都要看着我吃,还要我提意见。
晓彤的手艺突飞猛进,她开始尝试通过微信订购的方式销售。一开始订单不多,由她丈夫负责开车配送,后来订单多了就雇了配送员。小打小闹一年后,晓彤开了一家烘焙坊,有了几个雇员。今年5月份的时候,在验证了烘焙坊的盈利能力后,晓彤辞去了财务经理的职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烘焙事业中来。
从我经手的生涯咨询个案来看,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且深耕下去,这是一条切实可行且容易获得成功的路。
为生活增加“备用项”
理想的职业,应该是你喜欢且擅长的。无论是安楠还是晓彤,她们的职业一开始呈现的都不是让人满意的状态。安楠的工作状态是擅长但不喜欢,晓彤刚开始做烘焙时是喜欢但不擅长。做好手头的事和追寻想做的事,它们其实都是生活的“备用项”,是你向理想生活迈进的过渡阶段。
1.擅长但不喜欢,它是你的“安全区”
你一直从事一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由于职场的长期淬炼,你已经很擅长这份工作,如果它恰恰又是你的主要经济来源,最好的选择是将它作为生活的“安全区”。在你没有做好资源和技能储备前,做好手头的事,慢慢积蓄能量。
2.喜欢但不擅长,它是你的“潜力区”
你可能会因为不太擅长做某些事情而有一定的压力,但因为你喜欢,你就很乐意去学,就会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这样一来,压力反倒会成为你的动力。就像晓彤一样,你只要多做事,积极淬炼自己,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你就可以“晋级”,遇到理想的职业。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内部调整和发展副业的方法,提升自己对职业的满意度。你可以考虑两个问题:1.在你现在的工作中,有哪些工作内容能与你的兴趣相结合?2.在你的兴趣中,有哪些可以发展为副业,让你能够进入热爱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事?
兴趣并不是职业的唯一追求,兴趣要满足你的快乐,而职业要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职业选择有时也会妥协,寻求与相邻职业环境,甚至相隔职业环境的适应。
兴趣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管理技能。那些生活得有趣的人,往往是下意识掌握这种技能的人,而我们大部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让自己活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