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为什么不要随意跳出舒适区

4.2 为什么不要随意跳出舒适区

“舒适区”这个概念,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指人经常性表现出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人在这个区域里会感到熟悉、放松、舒适,因为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不少人认为,人要变得更好就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走出舒适区,到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去。

做生涯咨询时,经常遇到一些隔三岔五地换工作的来访者,问他们为什么频繁换工作,不少人给出的原因是:“逃离舒适区才能更好地成长。”

我发现人要想变得更好,取决于人的状态与环境是否适配。舒适区最大的作用是“避风港”,它能让人情绪稳定、远离焦虑。实际上,不少人的职业成就是在舒适区取得的。正确认知舒适区,就已经迈开了让自己成长的第一步。

处于舒适区未必是坏事

河南浚县有个叫宋楷战的手艺人,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浚县民间泥塑小玩具)的传承人。宋楷战小的时候没有玩具,便经常玩泥巴,做泥咕咕。他做泥咕咕捏什么像什么,赶上庙会时还能拿去卖了赚点零花钱。

初中以后,随着课业负担的增加,父母不允许他做泥咕咕了,他便躲在房间里偷偷做。有一次,父亲发现了他藏在床底下的泥咕咕,一气之下,将他所有的泥咕咕都摔得粉碎。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泥咕咕这门手艺的热爱。初中毕业后,宋楷战尝试着做了很多种工作,但总是感觉那些工作不是自己擅长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2006年,随着泥咕咕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楷战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他被评为泥咕咕的传承人。之后,他开始一头扎进这个自己无比擅长的领域,一门心思研究起泥咕咕。

他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开发了泥咕咕系列产品,解决了村里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还以农民艺术家的身份被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在大学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宋楷战无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是,如果没有当初对这门手艺的坚持,他也无法接住时代抛来的橄榄枝。

这让我想起做生涯咨询时遇到的一些来访者。他们认为一件事做得很熟练就没意思了,这时要跳出舒适区,去另外一个领域尝试。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职场十几年,我发现不少待在舒适区,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人,做得越久,在这个领域就越独特,也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你也许会问:“世界是变化的,待在舒适区不求变化,岂不是要被时代淘汰?”

是的,没错,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在探索舒适区以外的可能性。可以说,探索新的可能性是人类的天性。而我说的待在舒适区也能取得成功就在于此:正确唤醒你大脑里的探索系统,寻找更多可能性。注意,是正确地唤醒,而不是随意地唤醒。

无为还是有为?舒适还是焦虑?

在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腹侧纹状体之间分布着一片神经网络,它是人类的探索系统。这套系统的作用,是使人们感觉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充满意义,激发人们对外探索的欲望,让人们主动离开舒适区。探索系统,就是人类保持进取的精神发动机。但是探索系统并非无懈可击,它也有弱点。

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丹尼尔·凯布尔曾经总结了人类大脑探索系统的三个弱点:厌恶约束、惧怕惩罚、放大恐惧。

吴启辰(化名)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经理,后来被一家创业公司高薪聘请做技术总监。他认为努力为自己的职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才能保持进步。

刚入职的时候,他激情满满,但时间长了,他就厌烦了。他发现受限于公司规模,自己的很多“招式”在新公司都用不上。他感觉处处受限,无法施展,就丧失了刚入职时的热情,最后离开了这家公司。

吴启辰的经历并非个案。也就是说,人一旦受到外力约束,探索系统的活跃度就会大大降低。

董予宁(化名)在一家上市医疗机构工作,收入不错还很稳定。有一次,他参加创投俱乐部组织的活动,看到年轻人的路演,突然感到自己的创业之火也被点燃,仿佛有一种使命在感召自己。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经过辛苦打拼,一年后本钱亏尽,创业失败。失败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倒是来自家人的责备让他承受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甚至一度抑郁。后来,他找了份工作,掐灭了创业的火苗。

探索系统并不害怕失败,它也能承担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但是它害怕惩罚,特别是当惩罚来自亲密关系时,人们的探索欲会极大地降低。

惩罚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就是探索系统的第三个弱点,它会不自觉地放大恐惧。董予宁创业失败,亏掉了他和妻子的所有积蓄,妻子絮絮叨叨,总是旧事重提。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他警告自己,安分守己,好好工作,不要心存妄念。一次,有个朋友提出合伙做一个项目,他本能地回绝了。他发现自己再也没有当初的探索欲望,他说自己压根不适合创业,一提起创业就本能地恐惧,变得畏首畏尾。

说到这儿,你应该发现,我们以往引以为傲的“跳出舒适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类获得了更多的生存优势,但是过度地强调跳出舒适区是一种冒进的策略,它很容易让人跳进能力的陷阱。有些陷阱,你可能会爬出来;而有些陷阱爬不出来,你的人生便开始倒退。

当然,人们不会放任人生倒退。于是,不少人选择了待在舒适区唤醒探索系统,让人生蓬勃向上,拥有更多可能性。

如何利用舒适区唤醒“探索系统”

待在舒适区里唤醒探索系统,这个方法非常适合手艺人。提起手艺人,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各类工匠,比如,厨师、木匠、铁匠、瓦匠等。其实,现今手艺人的概念已经非常广泛,只要娴于一技,并以此为生,都可以称为手艺人。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曾经否定掉贴在他身上的很多标签,最终选择了“手艺人”这个身份。他说:“我不是老师,不是文艺青年,我是手艺人,有自己的专业,我的专业叫‘知识转述’。”

在舒适区唤醒探索系统有两个方法:

1.强化长板优势

你可以通过成就事件法,看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具体步骤如下: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你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三件事,以及这些事为什么让你有成就感。描述得越详细越好。写完之后,从这些成就事件中提炼你运用到的能力、展现出来的品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刻意使用这项能力,使能力不断被强化。一旦你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你就总是会想运用它,探索系统就会被唤醒。

2.建立危险隔离区

什么是危险隔离区呢?举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来访者白佳林(化名)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她厌倦了按照学校的时间表机械化上班的日子。她心理学底子不错,几年前还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她希望自己将来能靠心理学的专长做自由职业。

白佳林的本职工作虽然不轻松,但也不算太累;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福利健全。她不想因为一时的冒进丢掉工作,所以决定以最小的试错成本去尝试新领域。她利用业余时间与平台合作,接线上心理咨询的订单,同时给一些心理学公众号撰稿。目前副业的收入已经达到主业的四成。

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旦副业收入达到主业的八成,就可以考虑辞职来做。这就是危险隔离区。在这个隔离区里,你可以充分证明自己。即使失败,也不需要承担多么严重的后果。在这里,探索系统惧怕惩罚、放大恐惧的弱点会缩小,它会重新活跃起来。

实际上,每一份工作,都无法让你收获一个完美的选择。无论做什么工作,你都要遵循核心竞争力原则。所谓核心竞争力,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件事100个人干,你能处在前10名。如果你能找到一两件这样的事,这就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你很擅长它,它就是你的舒适区,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它。你不再做你擅长的事情,你就不是你了。你纵身一跳那一刻,对面可能是高楼,也可能是深沟。有些跳跃,让你今生再无机会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