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内向者,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4.3 内向者,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这两种性格类型。荣格认为,内倾型(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性格是一个人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了解自己以后,想办法改变工作方法,尽可能做一些积极有效的改变。

被低估的内向者,为什么你的存在感这么弱

公司搞一个促销活动,成立了临时项目小组,展厅和宣传展板需要设计。项目负责人老何到设计部借调员工,设计部把海嘉(化名)派了过去。老何对海嘉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记得是刚来半年的新人,如果不是设计部负责人介绍了海嘉的情况,他连海嘉的名字都忘记了。

老何有点不满:那么多优秀的设计师不派给我,偏偏指派给我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兵”。他想跟设计部协调,换个精明强干的老员工,但是被设计部负责人以“老员工都在项目上”为由搪塞了回来。

海嘉干活很卖力,这点倒是出乎老何的意料,只是她太内向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事们欠缺沟通。有次海嘉生病请了一天假,第二天早上开会时,海嘉满脸歉意地解释道,耽误的那部分工作会加班赶上,不会影响总体进度。如果不是她说自己请了一天假,很多同事根本就没注意到她消失了一天。她每天都是悄悄地来,静静地走,就连生病缺勤也毫无存在感,无人问津。

直到海嘉展示设计成果时,老何不禁暗自赞叹:海嘉是个人才啊!她的设计风格轻快明朗,最大的亮点是,除了平面设计,她还擅长手绘和漫画。她在儿童区布置了多幅俏皮可爱的漫画,这些漫画都是她原创的。借调结束时,老何给海嘉的评语是:“极强的创作能力,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但是适当的时候也要展现一下自己,不然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做出了哪些成绩。”

生活中,像海嘉一样有才华的年轻人还真不少。他们往往工作能力不错,也很勤勉,可是存在感总是很弱,经常被领导或老员工忽视。很多人称他们为“隐形人”。

这类型的人,通常性格都比较内向。我给海嘉做职业辅导时,她对我说,自己平时特别“宅”。休息的时候宁可在家追剧、看书、画漫画,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公司组织的团建,她能躲就躲,她觉得在人多的地方待着特别耗能,特别疲惫。海嘉很苦恼,她不想因为性格内向,活成一个“小透明”。

内向者的工作挑战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它都只是性格偏好,并不影响一个人的职业成就。很多世界名人都是内向者,比如,股神巴菲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等。这表明,性格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非常卓越的领导者。

但是,一个人过于内向的话,就特别容易被边缘化。如果说独处是自我发现之旅,那么社交则是自我实现的渠道,社会和人际交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外在价值。

一个内向型的人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挑战:

1.被别人误认为是无能之辈

对于不熟悉的人,人们往往会通过表象对这个人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你不会展示自己的成就,就很容易被别人误认为是无能之辈。

早些年,我有个下属,性格特别内向,如果不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推荐她,我可能根本不会考虑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给她安排重要的职位。正式下达调令前,我跟她有过一次深谈,然后发现,她对工作有颇为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一些落地执行的环节上,她的建议都非常可行。调到集团后,我经常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她,她也慢慢崭露头角。但一开始,她的才华差点被埋没。

所以,当我们总是抱怨自己一身本领却不被领导赏识时,也该反思一下:你有没有向领导展示过你作为“千里马”的实力。

2.质疑自己

通常,内向的人不太懂得拒绝别人。尽管有时候他们的工作已经饱和,但是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或同事的请求,他们都很难拒绝。这种矛盾的心理和超量的工作任务,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当他们在高压的情境下,没有把工作完成好时,就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

3.可能丧失一些职业机会

内向的人通常不太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在一个新环境,他们往往会感觉到不自在,不愿意展示自己。他们习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较为熟悉、安全的环境里,他们乐于独处而不喜欢“群居”。过窄的交际面,往往会让他们丧失一些职业机会。

4.没有存在感,经常被人们忽略

内向的人往往喜欢躲在“角落”,他们不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很常见的情况就是,你越躲藏,就越没有存在感,直到被大家完全忽略。如果人们提起你时一脸问号:“谁?没有印象啊!”“哦,知道了,××部门新来的那个,名字我想不起来了。”这样的职场“小透明”,很难有被委以重任的机会。特别是刚进入新公司或新部门,你业务不熟悉、流程不熟悉、要是连人脉都不熟络的话,就会被迅速边缘化。

脸书的COO桑德伯格在她的自传《向前一步》中也提到了这样的观点:往桌前坐。如果我们不站到“桌前”展示自己,那么机会就会旁落别家,我们的价值就无从体现。

如何提高你的存在感

你有没有观察过身边的同事?有的人一开口,就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力,让人无法忽视,这就是存在感。提升存在感,可以帮助你获得认可,升职加薪。

那么,内向者怎样才能提高存在感,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呢?其实,无论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都是可以管理的。成功者就是能把弱点变成优势。你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管理内向性格:

1.给自己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场景

设置有挑战性的工作场景意味着你要能够放眼舒适区之外。海嘉的舒适区是“宅”,她觉得躺在沙发上吃薯片、追剧、看书比参加社交活动舒服多了。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但是职场是遵循着人际关系运转的巨大机器,它不会像家里那样温情脉脉,它有时很残酷。所以,我们需要依靠强大的理性,给自己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场景。比如,不擅长社交,就要给自己设置一些有社交活动的场景。慢慢推着自己去放松,去适应。一旦突破了自我限定,可能就迎来了全新的机会。

2.提前做好准备

内向型的职场人,会在公开场合感觉压力很大,比如开会、公开演讲、社交酒会等。如果你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对答案很熟悉,就会大大降低自己的紧张程度。

2006年,我参加了国际职业培训师的认证培训。那个培训每学完一个模块的内容,就要上台做三分钟展示。第一次上台时我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嗓音都颤抖了,一边说着上句,一边想着下句说什么。晚上回到酒店后,我把教材里需要做展示的部分重点标注出来,列出了演讲大纲,对着镜子练习了很多遍。

后面的几天,我发挥得越来越好,因为准备得比较充分,上台就不慌乱了。同样的道理,内向者不擅长临场发挥,他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自己对所要面临的情况不熟悉,所以才产生了慌乱情绪。因此,内向者要应对压力,首先就是要做好准备工作。

3.带着解决方案找上司

很多职场新人希望早点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其实,你的业绩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一些可以迅速做出的小成果也可以让上司注意到你。无论是大成果还是小成果,它都意味着你向上司交付的是解决方案。如果你能够做出两套以上方案给上司选择,那就更出彩了。有技巧地展示自己,才能在职场快速立足。

莫泊桑说过,人的一生,既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顺从自己的本性,总是要做出妥协和让步,在不断磨合中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