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指数时代,趋势判断思维有多重要
4.1 指数时代,趋势判断思维有多重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前负责人伊藤穰一认为,从20世纪末开始,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指数时代”。在“指数时代”,技术的变化速度会超过人类的适应速度。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这里面蕴含着无数的机遇。但那又怎样?如果你不能精确识别这些信息,对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就算是机遇摆在面前,也是徒劳的。所以,全面了解并运用“趋势判断思维”异常重要。
人生破局:看得见,看得懂,追得上
“90后”女生萧涵月(化名)从小追求美丽精致的生活方式,她对家居环境的整洁程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大学毕业后,萧涵月留在了北方某市做技术工作。2015年,她在媒体上看到了日本主妇近藤麻理惠通过独特的家居整理方法成为闻名的整理大师,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一直以来,萧涵月都觉得家居整理不过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技能,从来没想到过,这样的技能居然能发展成一个如此美好的职业。那一刻,她感觉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
从兼职到全职,在向整理师转型的路上,萧涵月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家人的不理解。在他们的观念里,整理师不就是帮人收拾屋子的保姆吗?大学毕业的女孩要放弃体面的技术工作干这个,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但面对家人的质疑甚至指责,萧涵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没有接单的那段日子里,她在自己家、朋友家反反复复演练收纳整理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慢慢地,萧涵月开始有了订单,随着口碑的传播,她的业务量也开始增加。
一开始,她为客户提供家居整理的服务,每小时收费300元,后来又拓展了陪同购物、形象顾问等服务,月入近两万。整理师这份工作带给萧涵月最大的收获就是:她不仅帮客户进行家居整理和收纳,也在引导客户调整自我,养成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整理的过程也是对人生的梳理,这让她特别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如今,萧涵月早已辞掉技术员的工作,全职做整理师。每一个工作日,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她觉得人生无比精彩。萧涵月的经历,印证了“趋势判断思维”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趋势判断思维”是人在时代趋势中能正确看待现实事物及由此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趋势判断思维”通过选择的形式将其价值观付诸事件。看得见,看得懂,追得上,让萧涵月在变局中成功破局。
人的最大壁垒,在自己脑子里
与萧涵月相反,蔡青林(化名)的职业生涯却一直在困局中打转。如果当年没有读“总裁班”,蔡青林现在还是“土豪”一枚。然而,他非常热爱学习,并愿意紧跟趋势。总裁班聚集了不同行业的大小老板,他们经常交流分享项目投资信息。有人张罗了一个儿童教育培训项目,蔡青林抵押了厂房投了钱。
他认为在二胎政策放开的今天,儿童教育培训的前景十分看好。在没有成功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项目在北方全面铺开,各地迅速建立起分校,又迅速一败涂地。蔡青林抵押了厂房想干一票大的,结果项目失败,他的厂房也没有了。欠了一身债的他开了一家烧烤店维持生计。我问他:“老蔡,你是学过企业管理的,比总裁班那些同学们都懂……”
蔡青林拿着菜谱,眼皮都不抬:“管理有什么用?一切取决于实践。要不要来几串酱油筋?今晚特价,才一块五一串儿……”
人的每一次错误,要么是对趋势做出了误判,要么是在正确的趋势中表现出错误的行为方式,这些都会让你陷入困局。所以,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能力和勤奋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掌握住这个时代独有的特点。伊藤穰一提出,指数时代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对称性,二是复杂性,三是不确定性。
1.不对称性
不对称性是指“以小博大”。过去,以小博大经常出现在投机领域,指用小成本换来大价值。在指数时代,以小博大被有识之士广泛用在了生产经营中,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它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体量决定一切,规模大的企业会战胜规模小的企业。在指数时代,经常会出现以小博大的反例。
比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都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些初创的新媒体公司,可能只有几个人、十几个人,但其战斗力却不容小觑。他们通过互动传播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内容,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舆论的走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对称性?归根结底是互联网让一些边缘的、小众的东西可以瞬间聚集力量。一家初创小公司,可能会颠覆一个行业。
2.复杂性
不对称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复杂性,即世界处在一个复杂的系统里,各个事物的头绪多而杂,且相互影响,难以分析。过去,复杂系统的演化并不快。就拿诺基亚公司来说,它成立于1865年,从伐木、造纸等领域到成为手机制造商,并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保持手机市场霸主地位。诺基亚的衰落是从智能手机研发的落后开始的。从2012年第一季度手机销量被三星超越到2014年4月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
诺基亚的兴衰充分说明,受互联网的影响,我们面对的系统的复杂性,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演化得都快。
3.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未来的状态不能确知。十年前,我所在的集团公司与国内某知名咨询合公司作管理咨询项目,对方为集团设计了长达十年的战略规划。现在看来,除了最开始那一两年执行得有板有眼,其他的早已在时代的变化中面目全非。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你也许会问:“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就是个普通的职场‘小萌新’!”事实上,指数时代的这三个特点,直接关乎我们的未来去向。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们已经不能根据过去的事情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的发生概率。越来越多的事情不可预测,时代推着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
在无法预测未来的前提下,无论是商业经营还是个人职业规划,你的趋势判断思维将决定你在时代的洪流中是折戟沉沙还是逐浪潮头。
如何用趋势判断思维应对知识全面扩容的未来
将视角转回职场。在指数时代,如果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该如何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呢?答案是: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视角,如果没有标准答案,至少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原则。
1.概数大于确数
概数是指大概准确的数字;确数就是指准确的数字。用在这里是指,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你不可能拿到一张确定的职业规划蓝图,一路顺顺利利走到终点。职业规划更像是一个方向图,你能做的是,借助这个方向图,在探索中不断纠偏调整。
2.学会承受“不致命”的风险
不少人职业发展失败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看到了机会,没追上。他们希望把百分百的安全系数带上路,一有风险就后退,最后只能原地踏步。
实际上,防范风险最好的办法不是零风险,而是学会承受小的风险。你可以这样理解“小风险”:像疫苗一样,有副作用但不致命,而且会不断刺激你的免疫系统。
3.用实践检验认知
理论陈旧得太快,所有的理论都试图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但你要想看到世界真实的模样,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小步试错,先搞起来再说,在实践中检验对错,调整认知。
4.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指数时代,韧劲体现的是化解风险、保持应变的能力。有足够韧劲的人不仅能顺利从失败中恢复过来,还能笑着坚持到最后。
如果用趋势判断思维复盘一下你此前的职业生涯,曾经让你困惑的一切,可能会变得更加简单通透。再用趋势判断思维往未来推进十年,你会发现,未来的十年会是一个知识全面扩容的十年。
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进步。李开复说:“在与强大的人工智能竞争的过程中,人类必须变成创新型学习者,无论是理工科学的发明,还是人文艺术的创意,否则将会被机器无情取代。”在这样的趋势中,我们每个人,真的需要好好修炼自己的趋势判断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