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表演观的基础:对斯氏体系的吸收与反思

第一章 郑君里表演观的基础:对斯氏体系的吸收与反思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主要运用了文明戏的表演方式,与当时的戏曲演员比较而言,文明戏演员在电影表演上更显得生动。他们通过强烈的外部动作,能基本完成表演艺术的要求,但做作过火的表演,也使他们的一举一动在银幕上显得夸张、虚假。虽然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影表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但当时的戏剧家和电影人仍积极向国外寻找表演理论。1935年,中国电影人郑君里开始与戏剧家章泯共同翻译《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一部),1937年又翻译了斯氏理论的《演技六讲》,为当时的中国戏剧界带来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表演理论,提升了当时中国话剧表演的整体水平。同年,他的《再论演技》成为当时探讨电影表演最重要的理论文献。郑君里以宏大的史学眼光,论述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特点,并阐述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继而指出了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之间的关系,其在1942年所撰写的《角色的诞生》更是对斯氏体系民族化的整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