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条件保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应作为一项常规性、系统性的工作来进行,只由专任教师和学生参与,很难有很好的效果。学校应全局把控,在制度和机制各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在技能大赛准备阶段设立专门的管理职能部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统一管理,各级管理人员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制定校内竞赛,全体师生参与的大赛机制,使技能大赛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以促进全体师生的共同提高,为参与更高层次的技能大赛奠定基础。
学校应给予大赛各方面的保障,提供大赛所需的设备耗材。为促进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加强实训基础条件的建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训技能。设立专门的技能大赛实训室,为选手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强化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保证选手训练的硬件条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训练、参赛的积极性,对训练刻苦、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推优评选、就业推荐等各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组建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历年比赛项目,选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组成技能大赛指导团队,应包括院系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及一线幼儿园教师等。结合教师自身优势分组,明确各自负责的项目,同时相互配合完成整个赛前训练工作。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竞技水平都有极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应熟悉行业标准、通晓比赛规程,根据竞赛项目内容拓展专业领域知识;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善于求新求变;要善于思考和研究,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能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应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与动态,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及时传递给学生;应善于总结学习,让训练事半功倍。此外,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指导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既要为学生做好技能指导,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疏导,必须要具有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