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理素质训练

四、心理素质训练

比赛中,想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拔阶段,就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训练阶段,也要刻意地模拟比赛现场的气氛,锻炼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

选手可分为“训练型选手”和“比赛型选手”。“训练型选手”在训练过程中表现突出,但到真正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慌乱等情况影响比赛水平的发挥,不能反映自己的实际水平;“比赛型选手”在平时训练时表现一般,但是在真正比赛过程中能稳定发挥,不怯场甚至能超水平发挥。

如何让选手既成为“训练型选手”,又是“比赛型选手”呢?在心理辅导方面可以注意,在训练初期,指导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培养选手积极乐观、不畏困难、充满自信的心理素质。在训练中期,指导教师要模拟真实竞赛的场景,邀请学校领导及大量观众进行观摩,给选手增加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抓住选手出现的意外情况,教会选手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或意外,锻炼选手的心理素质,适应竞赛的紧张氛围,到了真正的赛场也能从容应对。在比赛前期,尽可能给参赛选手减压,让选手以轻松的心态参加竞赛,避免因紧张而导致发挥失常,影响竞赛成绩。指导教师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迎战的氛围,安排好选手的作息时间,多与选手聊天沟通,适当鼓励和安慰。除此之外,尽量不再过多地修改选手已经习惯的动作和语言,保证选手自信、从容地应对比赛。

【注释】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chinaskills-jsw.org。

[2]2019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规程

[3]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训路径思考.陈梦明.高教论坛[J].2019:22.

[4]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手培训路径思考.陈梦明.高教论坛[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