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基本理论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基本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点考察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也是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本项目重点介绍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兼顾生活活动和区域活动。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通常是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来进行。

由于有些活动综合性很强,在活动中将两个及以上领域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没有明显的领域倾向,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综合活动,如小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洞洞”,中班综合活动“谁藏起来了”等。但是,在比赛中,我们尽量以一个明显的主领域来进行活动设计,一方面便于评委评定成绩,另一方面,学生阶段对于综合活动的驾驭能力有限。

2.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此处我们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教案的撰写。要设计一个规范的教案,首先要学习教案的基本格式与内容。通常,一个规范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有三部分组成,一是活动对象,小班、中班还是大班,活动对象直接决定了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活动目标的设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等各个方面。二是主要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有些内容领域的界定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比如生活中的标志,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划分,属于健康领域,但很多同学可能会主观地认为是社会领域。当然,领域的划分不要过于教条。三是具体的名称,名称是活动内容的浓缩,尽量让评委从名称就能大体看出活动内容,如大班科学活动“冬天里的动物”。我们以小班数学活动“神奇的魔术师”为例分析,这个活动设计者是通过设计魔术师变魔术的情景,来进行几何形状——圆、三角形、正方形的认知,然而从题目中我们对内容没有任何的把握,在比赛中尽量不要出现这样的题目书写方式。

(2)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属于整个活动设计的背景。首先要介绍清楚活动的来源,即多方面地分析此活动产生的原因,比如,主题活动的线索、幼儿的兴趣、社会中关注的事件、节日等;其次要分析活动大体内容,说明活动的意义,即“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活动”,这一活动设计对于幼儿发展有何作用,或者能给幼儿带来什么样的新经验等;第三,如果能够通过幼儿园的纲领性文件或者心理学等理论背景找到活动设计的依据,则是锦上添花。在比赛中,有些不需要有设计意图,具体看题目的要求。

(3)活动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涵盖三个方面,即三维目标,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二是能力发展目标,三是认知目标。通常情况下,三方面的目标在一个活动中不一定都有体现,但在比赛中尽量都要涉及。从写法上看,目标设计2—3条即可,三条目标与三维目标不一定一一对应,可以用综合的语言表述。在具体设计目标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难易程度的把握。目标设计得过于容易,幼儿只是在低水平上简单重复原有经验,活动的设计没有实质的意义,而且缺乏挑战性的目标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尤其是大班幼儿。目标设计得过难,超出幼儿的年龄发展阶段,活动依然无法有效地开展。因此,一个好的目标的设计,是基于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了解,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超出幼儿能力的目标。如大班语言活动“能够观察画面,并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的目标设计,就明显要求过低,而要求小班幼儿“能根据画面内容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目标就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从幼儿角度写发展性目标。目标的发出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两个不同的发出主体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主体设计目标体现的是培养目标,以幼儿为主体则是发展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主动性。因此,要从幼儿角度写发展目标,如中班班语言活动“月亮的味道”,我们把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做一个对比。

活动目标(发展目标):

①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说出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对话。

②懂得齐心协力的含义,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培养目标):

①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能用连贯的语句说出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对话。

②培养幼儿齐心协力的品质,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有趣。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可以从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物质准备包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用到的PPT、挂图、音频、视频、教具、学具、操作材料等。材料的份数是人手一份还是小组一份,操作材料是活动开始时出示还是在某个环节中出现,操作环节应该如何分组,桌子应该如何摆放,这些都是物质准备需要考虑的。经验准备包含教师的经验准备和幼儿的经验准备两个方面。教师要对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尤其是某些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如科学活动“动物保护色”“神奇的中草药”等,都需要教师提前查阅资料扩充认知经验。幼儿的经验准备方面,教师要对幼儿的现有经验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酌情进行经验的准备。如大班辩论活动“有弟弟妹妹好不好”,一方面教师要对班级里幼儿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幼儿需要有前期的辩论经验。

(5)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要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活动的开展叙述清楚,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和延伸部分。

开始部分也就是活动的导入部分,导入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引起幼儿的兴趣,二是搭建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的桥梁。好的导入要能唤起幼儿的原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的教师喜欢不论什么活动都用手指游戏来作为导入部分,显然是不合适的。大部分时候,手指游戏只是活动开始前组织纪律的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属于核心部分,一般又分为3—5个环节来开展。每个环节在进行表述的时候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本环节进行提炼概括,第二层次用过程性语言对本环节的开展进行描述,第三层次需要列出本环节教师的关键性提问,第四层次是对本环节进行小结。

结束部分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要想圆满地组织好结束部分,需要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所组织的活动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如小班诗歌教学活动一般不进行创编;美术活动结束部分常常以作品分享的方式来进行。

延伸部分有时和结束部分融合在一起,有时单独出现。活动延伸的主要方向一般有两个:一是区域活动,延伸到与本次集体教学活动相关的区域中,如科学活动之后可以将相关操作材料投放至科学区角,幼儿在区域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探索活动;二是家园共育,可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家庭中做相关的延伸活动,如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花布”,可以在延伸部分让幼儿将自己的印染作品带回家中装扮家庭环境。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求

表2-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7]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