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讲述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幼儿故事讲述
幼儿故事讲述指根据幼儿故事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借助一定的道具,惟妙惟肖地将故事演绎出来,使幼儿感受到故事的生动有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的一种活动。
(二)幼儿故事讲述的内容
故事是一种以叙事为主,具有情节,比较便于口头讲述的文学形式。幼儿故事又分狭义和广义的之分。狭义的故事是指适合幼儿欣赏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叙事类作品。广义的故事包含童话故事、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科学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广义的幼儿故事讲述的能力。
(三)幼儿故事讲述的要求
下表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规程”中关于“幼儿故事讲述”的评分标准。
表2-3 幼儿故事讲述评分标准
续表
(四)幼儿故事讲述的策略
生动形象地对故事进行演绎才能吸引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传达的情感。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故事讲演者要很好地分析故事、理解故事、演绎故事。怎样才能成为幼儿故事讲述的高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练习。
1.通读文本,理解作品
此处之所以用通读,是因为本书的训练是针对比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准备,然后将故事讲演出来。如果是正常的教学过程,则要将“通读文本”的要求改为“熟读文本”。在通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借助问题,迅速地理解故事内容,如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只有真正理解了故事内容,把握了故事主旨,才能把故事讲好。
如故事《小马过河》,可以迅速梳理出线索:
小马运粮——牛伯伯——不深——松鼠——太深——问妈妈——自己尝试
2.分析故事,合理加工
讲故事,并不是要一字不落地背故事,有些故事本身的词句并不便于孩子理解或者不适合口头讲述,因此,要对故事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对故事文本的加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开头的设计与加工
故事讲述虽然是用独白讲述,但是也需要通过预设的问题进行虚拟的情境创设。好的开头非常重要,能够迅速吸引孩子的兴趣,抓住听众。故事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提问式的,也可以是议论式的。如故事《龟兔赛跑》可以先设置提问:“森林里,兔子和乌龟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你们猜猜谁会赢得比赛呢?”
(2)故事内容的加工与改编
首先是语言的加工。一是口语化加工。故事讲述的语言要求简单明白,口语化,不用书面语和生僻字。如书面语“此时”就可以变为口语“这时候”。要对文本中的长句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加便于口头表达。二是形象化加工。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述将文字的内容跃然纸上,使其富有感染力。比如“小明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可以在故事讲述时加上“哎呦”“扑通”之类的拟声词,使故事更加形象生动。三是互动式加工。有的故事内容,陈述的部分太多,如果单纯按照文字内容讲述,就显得单调。也可以对原有的重点故事情节进行扩充,如关键对话的扩充,由原来的一来一往的对话,变为几组对话的来回,增强故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如故事《老鼠娶亲》,老鼠村长在寻找“世界上什么最强大”的过程中,可以把陈述的语句转化为对话,老村长问:“太阳太阳,你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吗?”“乌云乌云,你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吗?”“风,你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吗?”等。
其次是名称的加工。有些优秀的国外故事人物姓名很长或者拗口,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加工,比如故事《灰姑娘》是来自欧洲的民间故事,灰姑娘的名字叫辛德瑞拉,在讲述故事时就可以用灰姑娘代之姓名。
(3)故事结尾的加工与设计
故事结尾的设计要和开头遥相呼应。好的结尾使故事意犹未尽。一般来说故事的结尾可以设计为总结式结尾,也可以设计为提问式结尾,留下悬念。如故事《龟兔赛跑》结尾可以设计提问:“如果乌龟和兔子再比一次,你觉得兔子还会不会睡大觉?如果再比一次,谁会赢得比赛呢?”
3.剖析角色,全面设计
(1)语言设计
语言的拿捏是故事讲述成功的关键,如何在故事讲述中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
首先,要从故事的整体上进行分析把握,分析故事的起伏转折,使故事整体上在抑扬交错的节奏中进行。比如故事《丑小鸭》,抑的部分是丑小鸭到处被欺负,它被迫躲来躲去,扬的部分是它在湖面看到自己的倒影,发现自己竟然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抑的部分要用低缓、凄凉的声音来表达,扬的部分用高兴、惊讶的声音来刻画。
其次,角色声音的塑造也非常重要。先明确故事中有几个角色,再分析不同角色的特点,最后个性化设计角色的声音表达。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情境下,都有可能有不同的声音,要用不同的声音刻画不同的角色。在比赛中,讲故事者要自己演绎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因此,角色语言的差别要尽量明显。比如,故事《三只小猪》中,主要角色有——猪妈妈、猪老大、猪老二、猪老三和大灰狼。猪妈妈这一角色要体现妈妈的特点,在角色语言的设计上,体现慈爱、语重心长、担心等特点,语言要温柔、有爱、和缓。猪老大和猪老二懒惰,要用慵懒、磨磨唧唧的语言来进行刻画。猪老三的角色特点是勤奋、吃苦、聪明,在用语言表现猪老三时,可以赋予角色轻快、欢乐的语言表现。大灰狼则是凶狠的角色,可以用低沉、粗犷、凶狠的声音来表现。
第三,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进行技巧设计。比如,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裁缝三次为月亮姑娘量体裁衣,两次说到“看来,我量错了”,每次的语音、语调、语气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量体裁衣用中速平调来表达,第二次要表现出裁缝的吃惊,第三次要语速加快,用升调,表示出再次量错的惊讶与生气。
通常来说,热烈的、快乐的、紧张的氛围用较快的语速,宁静、沉闷、庄重的氛围用较慢的语速,开朗活泼、机智勇敢、狡猾奸诈的角色性格用较快的语速,诚实淳朴、沉着冷静、愚昧迟钝的角色性格用较慢的语速。疑问句时多用升调,表示肯定、允许、感叹时多用降调,陈述、说明时多用平调,怀疑、夸张、烦躁、讽刺时多用曲折调。
(2)体态语设计
体态语主要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方面。在幼儿故事讲演的过程中,体态语是辅助性的,应该与声音协调一致,而不要喧宾夺主。体态语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得体、适度、和谐的原则。当故事中的角色较多时,讲演者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站位辅助体现角色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