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讲述案例分析
案例1 幼儿故事讲述——母鸡和苹果树[16]
◆故事内容:
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一天早晨,母鸡醒来,发现门口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母鸡说:“真奇怪!这棵苹果树哪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一阵风吹来,两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母鸡发现了苹果树长出来尖尖的耳朵,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母鸡仔细地看看苹果树,又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到底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呢?母鸡想了想,想出了个办法。她让苹果树学大树摇,苹果树摇呀摇,几片树叶从树叶上飘落下来,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就这样,又露出了牙齿、身体、尾巴。
呀!原来苹果树是一只大灰狼装的。母鸡赶紧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大灰狼吃不到母鸡,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要求:
讲述故事。普通话标准,能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动作、表情符合角色形象;根据提供的故事内容,能进行合理加工,富有童趣,表现具有个性;脱稿讲述。
◆案例分析:
1.通读文本,理解作品
故事角色:母鸡、大灰狼。
故事梗概:母鸡发现家门口多了棵苹果树,逐渐发现苹果树的异样,发现是大灰狼装的,逃跑。
故事线索:苹果树——耳朵——嘴巴——尾巴——大灰狼——母鸡逃走。
关键对话:“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
“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2.分析故事,合理加工
(1)设计提问式开头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苹果树吗?母鸡的门口啊,就有一棵奇怪的苹果树,这棵苹果树到底哪里奇怪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母鸡和苹果树》。”
(2)故事内容的改编与加工
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改为: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母鸡。)一天早晨,母鸡醒来,发现门口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母鸡说:“真奇怪!这棵苹果树哪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一阵风吹来,两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母鸡发现了苹果树长出来尖尖的耳朵,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母鸡仔细地看看苹果树,又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到底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呢?母鸡想了想,想出了个办法。她让苹果树学大树摇,苹果树摇呀摇,几片树叶从树叶上飘落下来,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就这样,又露出了牙齿、身体、尾巴。(改为:这到底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呢?母鸡想了想,想出了个办法。她对苹果树说:“真正的苹果树都是会摇晃的,你会吗?”苹果树摇呀摇,几片树叶飘落下来,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苹果树又摇啊摇,苹果树露出了牙齿、身体、尾巴。)
呀!原来苹果树是一只大灰狼装的。母鸡赶紧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大灰狼吃不到母鸡,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3)故事结尾可设计总结式结尾
“小朋友们,母鸡是不是很聪明啊,你们碰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像母鸡学习,开动脑筋啊!”
3.剖析角色,全面设计
角色性格:母鸡——机智,声音利落,勇敢,童音,语速中等。
大灰狼——凶狠,男低音,粗犷,拖着腔调,装模做样,语速慢。
◆故事整体设计如下: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苹果树吗?(左手自然交叉在小腹前,眼睛看前方,重音落在“苹果树”三个字,语调前平后扬,中速。)
母鸡的门口啊,就有一棵奇怪的苹果树。(说到“一棵”时右手向前抬起,食指伸出,悬疑语气,重音落在“母鸡”“奇怪的”两个词,平调,中慢速。)
这棵苹果树到底哪里奇怪呢?(眼神露出奇怪的神情,曲折调,中速。)
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母鸡和苹果树》。(平调,强调故事名,停顿。)
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母鸡。一天早晨,母鸡醒来,发现门口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双手向前自然摊开,平调,慢速,舒缓。)
母鸡说:“真奇怪!这棵苹果树哪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声调略高,移动台步,向右前方走一步,手指向前方指向树的方向,悬疑语气,降调、升调、降调。)
一阵风吹来,两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加上风声拟声词“呼呼”,声音中低速,慢,用手做树叶飘落状。)母鸡发现苹果树长出来尖尖的耳朵。(双手书放在头顶食指中指并拢向上伸出,重音“尖尖的耳朵”,中速。)
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悬疑语气,曲折调,中高音。)
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换位置,可向左后走一步,低音,声音粗,与母鸡的形成鲜明对比,拖着腔调。)
母鸡仔细地看看苹果树,又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换回母鸡的站位,重音“许多”。)
“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强调“从来没见”“血红的大嘴”,更加怀疑的语气。)
“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略有不耐烦的语气。)
“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毛茸茸的尾巴?”(进一步疑惑,突出“毛茸茸的尾巴”。)
“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更加不耐烦的语气。)
这到底是不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呢?母鸡想了想,想出了个办法。(做动脑筋状,自言自语。)
她对苹果树说:“真正的苹果树都是会摇晃的,你会吗?”(机智、轻快的语言发问,中快速,升调。)
苹果树摇呀摇,几片树叶飘落下来,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苹果树又摇啊摇,苹果树露出了牙齿、身体、尾巴。(全身晃动,语速渐快。)
呀!原来苹果树是一只大灰狼装的。(音量提高,急速,营造紧张氛围。)
母鸡赶紧把门窗关得紧紧的。(用拟声词“砰”,做关门状,快速,紧张氛围。)
大灰狼吃不到母鸡,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大灰狼视角,语速放缓,弯腰弓背做出灰溜溜的样子。)
小朋友们,母鸡是不是很聪明啊,你们碰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像母鸡学习,开动脑筋啊!(回到起始站位,“聪明”处右手向前竖起大拇指。)
◆说明:
第一,故事中有两个角色,母鸡和大灰狼,可以通过站位来区分两个角色,当母鸡说话时右退一步,大灰狼说话时,左侧站位。
第二,对话语言是刻画人物的重要部分。一来一回的几组对话在揣摩母鸡和大灰狼的语言特点的基础上,需要体现不同。母鸡的每次发现,一次次加重心中的疑问,悬疑的语气应越来越重,可以通过声调、音量、音色的变化体现。大灰狼的回答虽然是一模一样的,也要有不一样的设计。如第一次说“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的”是拖着长音,淡定,略带得意的样子,被母鸡发现的破绽越来越多之后,大灰狼再回答同样的问题,语气是一遍遍的不耐烦和急躁。
第三,体态语的设计。整个故事是母鸡不断发现破绽揭露“苹果树”本来面目的过程,讲演者的眼神要有戏,体现出怀疑和惊奇的眼神。在讲演的过程中不要一直站在一处不动,要自然地根据故事情节设计走动,比如最后,母鸡赶紧关门窗的动作表现,大灰狼灰溜溜溜走的样子。
案例2 幼儿故事讲述——狐狸和乌鸦
◆故事内容:
山坡上有一棵大树。乌鸦在大树上搭了一个窝,并且在窝里生蛋,孵出了四个小宝宝。大树的下边有个洞,洞里边住着一只狐狸。
这天,乌鸦飞到很远的地方找吃的去了。它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就叼了回来站在窝旁的树杈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块肉足够它吃一天的啦。
这时候,洞里边的狐狸肚子饿了,也钻出来找食物。它抬头一看:“喔,乌鸦嘴里叼着一块不小的肉,真香啊!”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的眼珠一转,就打起了鬼主意,它用两只后腿站起来,笑眯眯地对乌鸦说:“嘿嘿……你好啊,我亲爱的邻居,尊贵的乌鸦太太。”
乌鸦嘴里叼着肉,没有做声。
“亲爱的乌鸦太太,您的羽毛真美丽,可怜的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狐狸继续说。
乌鸦不做声。
狐狸见乌鸦不做声,又说:“亲爱的乌鸦太太,几天不见,您的小宝宝胖了吧!”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仍然没做声。
狐狸又说:“您的嗓子真好啊,唱起歌来谁都爱听,我最爱听您唱的歌了。您要高兴的话就唱上几句,再让我欣赏欣赏吧!”
听了狐狸的话,乌鸦心里边啊美滋滋的,像是吃了蜜一样。它得意极了,嗓子眼也痒痒极了,就再也忍不住了:“哇哇哇……”
它这一唱不要紧啊,一张嘴,肉就“啪嗒”一声掉到地上去了。
◆要求:
讲述故事。普通话标准,能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动作、表情符合角色形象;根据提供的故事内容,能进行合理加工,富有童趣,表现具有个性;脱稿讲述。[17]
◆案例分析:
1.通读文本,理解作品
故事角色:狐狸、乌鸦。
故事梗概:乌鸦找到一块肉被狐狸花言巧语骗走了。
故事线索:乌鸦叼肉——狐狸打起肉的主意——打招呼——夸羽毛——夸孩子——夸歌声——肉被骗走。
2.分析故事,合理加工
(1)设计提问式开头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乌鸦唱歌吗?乌鸦唱歌好听吗?可是,有只狐狸啊,却夸乌鸦的歌声美妙极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狐狸和乌鸦》。”
(2)故事内容的改编与加工
山坡上有一棵大树。乌鸦在大树上搭了一个窝,并且在窝里生蛋,孵出了四个小宝宝。大树的下边有个洞,洞里边住着一只狐狸。(口语化改编:山坡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个窝,窝里有四个蛋宝宝,原来这是乌鸦的家。大树下有一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这天,乌鸦飞到很远的地方找吃的去了。它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就叼了回来站在窝旁的树杈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块肉足够它吃一天的啦。(口语化改编:有一天,乌鸦飞到很远的地方找吃的……)
这时候,洞里边的狐狸肚子饿了,也钻出来找食物。它抬头一看:“喔,乌鸦嘴里叼着一块不小的肉,真香啊!”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口语化改编:肚子饿了,可以加拟声词“咕噜咕噜”。)
狐狸的眼珠一转,就打起了鬼主意,它用两只后腿站起来,笑眯眯地对乌鸦说:“嘿嘿……你好啊,我亲爱的邻居,尊贵的乌鸦太太。”(形象化加工:狐狸的眼珠“骨碌碌”一转。)
乌鸦嘴里叼着肉,没有做声。
“亲爱的乌鸦太太,您的羽毛真美丽,可怜的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狐狸继续说。
乌鸦不做声。
狐狸见乌鸦不做声,又说:“亲爱的乌鸦太太,几天不见,您的小宝宝胖了吧!”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仍然没做声。
狐狸又说:“您的嗓子真好啊,唱起歌来谁都爱听,我最爱听您唱的歌了。您要高兴的话就唱上几句,再让我欣赏欣赏吧!”
听了狐狸的话,乌鸦心里边啊美滋滋的,像是吃了蜜一样。它得意极了,嗓子眼也痒痒极了,就再也忍不住了:“哇哇哇……”
它这一唱不要紧啊,一张嘴,肉就“啪嗒”一声掉到地上去了。
(3)故事结尾的设计
结尾可以与开头的问题遥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狐狸为什么夸乌鸦了吗?如果有人花言巧语说好话,可一定要动脑筋不要上当受骗啊。”
3.剖析角色,全面设计
角色性格:狐狸——花言巧语、狡猾、声音尖细。
乌鸦——虚荣、爱听好话、不动脑筋。
◆故事整体设计如下:
山坡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个窝,窝里有四个蛋宝宝,原来这是乌鸦的家。大树下有一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讲到“大树上”和“大树下”分别做出上面和下面的手势,平调,叙述,中速。)
有一天,乌鸦飞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吃的。它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就叼了回来站在窝旁的树杈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这块肉足够它吃一天的啦。(重音“好不容易”,后半句表情体现出美滋滋的感觉,第一句平调,后边音量渐高,降调。)
这时候,洞里边的狐狸肚子饿了,也钻出来找食物。它抬头一看:“喔,乌鸦嘴里叼着一块不小的肉,真香啊!”狐狸馋得直流口水。(一侧走两步,体现狐狸站位。)
狐狸的眼珠“骨碌碌”一转,就打起了鬼主意,它用两只后腿站起来,笑眯眯地对乌鸦说:“嘿嘿……你好啊,我亲爱的邻居,尊贵的乌鸦太太。”(眼神体现出“骨碌骨碌”一转,狐狸的动作可以设计为胳膊在胸前微曲,学动物前爪样,狡猾的声音,尖细,讨好,慢速。)
乌鸦嘴里叼着肉,没有做声。(换站位,俯视,无表情状。)
“亲爱的乌鸦太太,您的羽毛真美丽,可怜的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狐狸继续说。(尖细声音,讨好,重点“羽毛真美丽”,谄媚的语言,慢速。)
乌鸦不做声。(换站位,讲演者边讲边摆摆手。)
狐狸见乌鸦不做声,又说:“亲爱的乌鸦太太,几天不见,您的小宝宝胖了吧!”(更加讨好、谄媚的声音,眼睛朝上看,表情是讨好的,语调稍高,语速稍快,降调。)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仍然没做声。(眼神透露处被夸奖后的动摇,高兴。)
狐狸又说:“您的嗓子真好啊,唱起歌来谁都爱听,我最爱听您唱的歌了。您要高兴的话就唱上几句,再让我欣赏欣赏吧!”(中快速,讨好谄媚中略带着急,一气呵成,曲折调。)
听了狐狸的话,乌鸦心里边啊美滋滋的,像是吃了蜜一样。它得意极了,嗓子眼也痒痒极了,就再也忍不住了:“哇哇哇……”(表现出乌鸦心里的高兴,“哇哇”的叫声调高音调,表现出兴奋的音调。)
它这一唱不要紧啊,一张嘴,肉就“啪嗒”一声掉到地上去了。(与上一句形成反差对比,旁观者的语调。)
◆说明:
1)首先是角色站位,故事中有两个角色,可以通过左右站位来区分角色。还要注意的是,狐狸是在树下,乌鸦在树杈上,因此,讲演者在表演狐狸时要微蹲,抬头,向上方看着问话,表演乌鸦时呈俯视的样子。
2)对话主要是狐狸的语言,从夸奖羽毛到孩子再到歌声,每次要有变化,虽然每次都是讨好、谄媚的语气,可以通过语速、音调的变化,体现出狐狸的着急,对肉的垂涎三尺,急切想骗到手的心理。
3)体态语的运用在这个故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眼神表现狐狸的狡猾,在不停地搜肠刮肚想办法的样子。乌鸦虽然一直蹲坐树杈,每次狐狸的讨好都会在乌鸦的心里掀起波澜,如何通过表情眼神的细微动作体现出来。这些细节都要处理好。
案例3 幼儿故事讲述——鸭子骑车记[18]
◆故事内容:
有一天,在农场里,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他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但是很好玩!
鸭子骑过母牛身旁,冲母牛招了招手,“你好,母牛!”鸭子说。
“哞——”母牛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一只鸭子在骑车?这可是我见过最愚蠢的事!”鸭子骑过绵羊身边,“你好,绵羊!”鸭子说。
“咩——”绵羊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要是不小心,他会受伤的!”
现在鸭子骑得好多了。他骑过狗的身边,“你好,狗!”鸭子说。
“汪!”狗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这可是真功夫呀!”
鸭子骑过猫身边,“你好,猫!”鸭子说。
“喵——”猫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我才不会浪费时间去骑车呢!”
鸭子蹬得快了一点。他骑过马身边,“你好,马!”鸭子说。
“嘶——”马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你还是没我快,鸭子!”
鸭子一边按铃,一边朝母鸡骑过去,“你好,母鸡!”鸭子说。
“咯咯!”母鸡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你看着点路,鸭子!”
鸭子骑过山羊身边,“你好,山羊!”鸭子说。
“咩——”山羊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我真想吃了那辆车子!”
鸭子单脚站到车座上,骑过两头猪身边,“你好,猪猪们!”鸭子说。
“呼噜——”这两头猪应了一声。可他们心里想:“鸭子真爱出风头!”
鸭子撒开车把,骑过老鼠身边,“你好,老鼠!”鸭子说。
“吱——”老鼠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我真想像鸭子那样骑车!”
忽然,一大群孩子骑着自行车冲下路来。他们骑得特别快,谁也没有看到鸭子。他们把车停在门前,就进屋去了。
现在,所有的动物都有自行车骑了!他们在谷仓旁边的空地上骑来骑去。“真好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鸭子,你的主意真棒!”
他把自行车放回屋旁。没有人知道,那天下午,曾经有一头母牛、一只绵羊、一只狗、一只猫、一匹马、一只母鸡、一只山羊、两头猪、一只老鼠和一只鸭子骑过自行车。
◆要求:
讲述故事。普通话标准,能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动作、表情符合角色形象;根据提供的故事内容,能进行合理加工,富有童趣,表现具有个性;脱稿讲述。[19]
◆案例分析:
1.通读文本,理解作品
故事角色:鸭子、母牛、绵羊、狗、猫、马、母鸡、山羊、猪、老鼠、小朋友们。
故事梗概:鸭子骑车,不同动物看到后心思各异,动物一起骑车。
故事线索:鸭子骑车——路遇母牛——绵羊——狗——猫——马——山羊——猪——老鼠——小朋友们骑车——动物骑车。
2.分析故事,合理加工
(1)设计讨论式开头
“小朋友们,会骑自行车吗?你们有没有见过鸭子骑自行车?你如果看到一只鸭子骑自行车,你想对它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鸭子骑车记》。”
(2)故事内容的改编与加工
本故事来自一本经典的图画书,故事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无需进行过多的加工。如果读过绘本,绘本中还有很多次生动的描写鸭子骑车的细节的重复画面:左脚用力,右脚用力,左脚用力,右脚用力,左—右—左—这不断重复的骑车细节,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同时,也在暗示了鸭子的不放弃,骑车技能越来越娴熟。
(3)设计故事结尾
“故事讲完了,原来不光鸭子骑车了,还有这么多动物朋友也都骑车了,他们玩得可真高兴啊!”
3.剖析角色,全面设计
第一,本故事中的角色较多,先对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性格特点赋予角色不同的语言特点。
角色性格:鸭子——勇敢、自信、坚定、热情
母牛——惊奇、嘲笑
绵羊——担心
狗——佩服、赞美
猫——慵懒、不屑
马——骄傲
母鸡——担心
山羊——贪吃
猪——笨重
老鼠——羡慕
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个简单滑稽、别具一格的故事,书名《鸭子骑车记》就是一个既夸张又刺激的想法,到最后动物们骑自行车狂欢,这都要求教师要通过语言将这个欢乐的场景营造出来。因此,整个故事对教师语言的张力要求很高,从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到角色心理的语言反映,要达到让听众应接不暇捧腹不止的效果。鸭子兴奋地和不同动物打招呼的语气语调和其他动物心理活动形成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对比,在对比中展示不同动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动作的设计要夸张,反映动物特点。其中,鸭子骑车的状态,从摇摇晃晃到逐渐娴熟,要通过教师的动作细腻地刻画出来。从舞台站位来看,这个故事牵扯到的角色较多,教师可以分成两边,一边是鸭子的舞台站位,一边是其他的各种动物。
第四,眼神和表情是反映不同角色心理特点的窗口,要细细揣摩,如猫的慵懒不屑,马的骄傲。
第五,这个故事是在不断的重复中走向高潮,每次的重复要体现出不同的细节处理。比如每次的打招呼,在最初和母牛打招呼时,是兴奋和小心翼翼并存,动作的预设是双手扶车把,晃晃悠悠,到和狗打招呼时,鸭子骑车逐渐熟练,小心翼翼逐渐转为自信,可以设计一只手扶车把,另一只手尝试放开打招呼,再到和猪、老鼠打招呼时,则是从容、大方、快乐地炫车技。
◆故事设计:
有一天,在农场里,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重音“疯狂的”“骑车”,开始平调,慢速,重音部分音调加重,音色“疯狂的”修饰,语气是快乐坚定的。)
他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但是很好玩!(这一段主要通过动作刻画,动作“一摇一摆”模仿一只快乐的鸭子的样子,“爬”“骑”“摇摇晃晃”的姿态,表情是兴奋快乐的,动作小心翼翼,语气是兴奋的,突出动词和“很好玩”。)
鸭子骑过母牛身旁,冲母牛招了招手,“你好,母牛!”鸭子说。(鸭子的神态是兴奋,又带炫耀的。)
“哞——”母牛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一只鸭子在骑车?这可是我见过最愚蠢的事!”(换站位,眼睛斜视向鸭子的方向,重音“鸭子”“骑车”“愚蠢”。)
鸭子骑过绵羊身边,“你好,绵羊!”鸭子说。
“咩——”绵羊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要是不小心,他会受伤的!”(绵羊的声音可以模仿慈爱的母亲,担心的语气,音调低,慢速。)
现在鸭子骑得好多了。(轻快的语气,中快速,平调。)
他骑过狗的身边,“你好,狗!”鸭子说。(开心、轻快的语气,中速,降调。)
“汪!”狗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这可是真功夫呀!”(右手竖起大拇指,佩服的语气,降调,中速。)
鸭子骑过猫身边,“你好,猫!”鸭子说。(开心、轻快的语气,中快速,降调。)
“喵——”猫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我才不会浪费时间去骑车呢!”(慵懒的猫的动作可以设计为刚睡醒,尖声的猫女士形象,手托下巴。)
鸭子蹬得快了一点。他骑过马身边,“你好,马!”鸭子说。(轻快,中快速,打招呼语速也略加快。)
“嘶——”马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你还是没我快,鸭子!”(骄傲的马的动作,双手在胸前交叉。)
鸭子一边按铃,一边朝母鸡骑过去,“你好,母鸡!”鸭子说。(加上响铃的拟声词“铃铃铃”,兴奋的语气,语速渐快。)
“咯咯!”母鸡应了一声。可她心里想:“你看着点路,鸭子!”(音调低,与前一句形成对比,担心的语气,中慢速。)
鸭子骑过山羊身边,“你好,山羊!”鸭子说。(兴奋、开心、中快速。)
“咩——”山羊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我真想吃了那辆车子!”(塑造头也不抬,一心想着吃的山羊,语速慢。)
鸭子单脚站到车座上,骑过两头猪身边,“你好,猪猪们!”鸭子说。(更加兴奋,语速快,炫车技。)
“呼噜——”这两头猪应了一声,可他们心里想:“鸭子真爱出风头!”(笨重的猪,粗粗的声音。)
鸭子撒开车把,骑过老鼠身边,“你好,老鼠!”鸭子说。(双手打招呼,雀跃的。)
“吱——”老鼠应了一声。可他心里想:“我真想像鸭子那样骑车!”(羡慕的语气。)
忽然,一大群孩子骑着自行车冲下路来。他们骑得特别快,谁也没有看到鸭子。他们把车停在门前,就进屋去了。(快乐的语气持续,语速中快。)
现在,所有的动物都有自行车骑了!他们在谷仓旁边的空地上骑来骑去。“真好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鸭子,你的主意真棒!”(重点“所有的动物”,语速渐缓,快乐的语气。)
他把自行车放回屋旁。没有人知道,那天下午,曾经有一头母牛、一只绵羊、一只狗、一只猫、一匹马、一只母鸡、一只山羊、两头猪、一只老鼠和一只鸭子骑过自行车。(狡黠、快乐、轻快、悠然的语气,中慢速,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