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案例分析

二、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案例分析

案例1 歌曲《粉刷匠》

◆内容:

(1)弹唱歌曲

(2)歌表演

◆要求:

1.弹唱歌曲

①完整流畅地弹奏:和声编配、织体选用、触键技巧合理。

②有表情地歌唱: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声音流畅自然。

③弹唱协调:钢琴伴奏能很好地烘托歌唱。

2.歌表演

①肢体动作协调,动作连接顺畅,舞蹈动作优美。

②能合理运用各种舞蹈语汇进行创编。

③表情适宜,表演与歌曲情绪相一致。

◆案例分析:

1.歌曲分析

《粉刷匠》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儿童歌曲,2/4拍,简单易唱。整首歌曲的音域仅有五度,由四个短小整齐的乐句组成,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以“”的节奏贯穿全曲。轻松风趣的旋律配上了诙谐幽默的歌词,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小小粉刷匠只顾劳动,弄得自己一鼻子灰,开心快乐的劳动场景。整首歌的词曲对应关系也很单纯,基本都是一字一音。幼儿要理解歌词内容,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综合分析,这首歌曲适合中班幼儿。

2.儿歌弹唱

音乐内容活泼,在弹奏的过程中,速度要稍快,表现出轻快的音乐感受。四二拍一强一弱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对比明显的节拍感,具有明快、有力的特点。作为一首轻松活泼的儿歌,适合用半分解和弦进行伴奏。歌曲本身没有前奏,在演奏时可以用最后一个乐句作为前奏。

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伴奏是为演唱服务的,要把握好“弹”和“唱”之间的关系,声音响亮,语调自然。

其次,要通过演唱声音和表情传递歌曲快乐,幽默,活泼的氛围。

最后,可以对音乐做一些创造性的处理,如弹唱结束时,用诙谐的声音加一句“诶,小鼻子变了样”。

3.歌表演

首先,根据幼儿年龄阶段选择动作范围,中班阶段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均可设计,以上肢动作为主,移动动作和不移动动作均可设计,以不移动动作为主,动作变化少,可多设计重复动作,如歌词“我”的乐句开头两拍都设计同样的动作。

粉 刷 匠

(前奏时双手叉腰,有节奏地点头)

我是一个粉刷匠,(左、右手臂弯曲轮流放胸前,一个小节放一只手)

粉刷本领强。(左右手依次竖大拇指朝左前方、右前方伸出)

我要把那新房子,(双手举过头顶,指尖在头顶上方合拢)

刷得很漂亮。(从头顶分别从身体两侧随节奏打开)

刷了房顶又刷墙,(伸左脚前点步,双手朝左前方伸出做刷墙动作)

刷子飞舞忙,(伸右脚前点步,双手朝右前方伸出做刷墙动作)

哎呀我的小鼻子,(稍微弯腰,左手叉腰,右手伸出食指指鼻子,做滑稽表情)

变呀变了样。(后退步,双手向前摊开)

案例2 歌曲《走路》

◆内容:

(1)弹唱歌曲

(2)歌表演

◆要求:

1.弹唱歌曲

①完整流畅地弹奏:和声编配、织体选用、触键技巧合理。

②有表情地歌唱: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声音流畅自然。

③弹唱协调:钢琴伴奏能很好地烘托歌唱。

2.歌表演

①肢体动作协调,动作连接顺畅,舞蹈动作优美。

②能合理运用各种舞蹈语汇进行创编。

③表情适宜,表演与歌曲情绪相一致。

◆案例分析:

1.歌曲分析

《走路》是一首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简单易唱。歌曲共有四个简单的乐句,词曲关系单纯,基本是一字一音对应的,歌词内容是幼儿喜爱并熟悉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直观形象便于理解,适合小班幼儿学唱。

2.儿歌弹唱

这首儿童活泼轻快,可以选用半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在演奏中注意手掌张开,手腕重心随手指的转换迅速调整,触键后指尖站立,手臂放松。演唱和弹奏中根据歌词内容,演奏出不同的速度与力度,如“小兔走路”的乐句,在弹唱“蹦蹦跳”时用跳音,演唱和弹奏出活泼蹦跳的感觉,“小乌龟”的乐句要用慢速来演奏,“小猫”的乐句要注意轻弹轻唱,力度要小,演绎“静悄悄”。最后一个乐句可以用来作为前奏。

3.歌表演

小班歌表演的动作设计尽量简单,以大动作、不移动的上肢动作为主。

走路(前奏时双手叉腰点头)

小兔走路(双手举过头顶,做出“v”的手型表示小兔)

蹦蹦蹦蹦跳,(保持前面动作,双腿屈膝学小兔原地跳两下)

小鸭走路(左手右手分别放在身侧,手背朝上,手掌朝下,胳膊伸直)

摇呀摇呀摇,(保持前面动作,脚尖呈外八字,左脚右脚交替朝左前、右前抬起收回,学鸭子摇摆)

小乌龟走路(弯腰,胳膊弯曲,双手放在胸前,五指打开,一拍一只手)

慢吞吞,(保持前面动作,向前慢慢走两步)

小花猫走路(五指分开,胳膊弯曲,在面颊前从中间往外做动作,一拍一只手)

静悄悄。(左手背后,稍弯腰前倾,右手在唇边竖起食指做“嘘”状)

案例3 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

◆内容:

(1)弹唱歌曲

(2)歌表演

◆要求:

1.弹唱歌曲

①完整流畅地弹奏:和声编配、织体选用、触键技巧合理。

②有表情地歌唱:音准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声音流畅自然。

③弹唱协调:钢琴伴奏能很好地烘托歌唱。

2.歌表演

①肢体动作协调,动作连接顺畅,舞蹈动作优美。

②能合理运用各种舞蹈语汇进行创编。

③表情适宜,表演与歌曲情绪相一致。

◆案例分析:

1.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C大调,2/4拍,结构比较工整,歌曲的词曲对应关系比较单纯,基本是一字一音。歌曲属于两段体,旋律相同,歌词不同。歌词内容通过对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对比使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歌词内容非常适合用动作来表现,厨房里劳动的场景,幼儿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便于幼儿借助经验进行音乐的理解与情感的表达。勤快人与懒惰人的形象要通过歌曲不同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来体现,结合音域的范围,这首歌曲定位于大班幼儿。

2.儿歌弹唱

歌曲通过相同旋律的两个乐段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内容。在弹唱时要注意通过歌唱的语气和速度等变化手段,将歌曲的不同形象直观表现出来。如后一段在刻画懒惰人形象时,可以将速度放慢,与前面表现勤快人的轻松旋律做较大的对比。在演唱的时候,第一段勤快人要用轻快,欢乐、雀跃的声音来表现,懒惰人通过拖沓、懒散的声音来塑造。前奏可以用最后一个乐句来替代。

3.歌表演

勤快人和懒惰人(前奏时双手叉腰,随节奏点头。)

有些勤快人啊,(下肢动作:轮流向左踏点步,右踏点步;上肢动作:左手叉腰右手向上向外翻聚,手掌朝上,下一拍,恢复叉腰,左右交替进行。手脚同侧做动作。)

正在厨房劳动,(小跑步逆时针转圈,双手攥拳,在胸前互相缠绕转圈。)

有的炒菜,(左前方迈左脚,身体向左前方,双臂自然弯曲,同时向前向后运动,模仿炒菜状。)

有的煮饭,(右前方迈右脚,身体向右前方,双臂自然弯曲,同时向前向后运动,模仿炒菜状。)

有的在蒸馒头,(双脚并拢,膝盖随节奏弯曲,双臂自然弯曲,左手攥拳,右手伸开手掌,掌心向下,右手在左手上划圈。)

有的炒菜,(左前方迈左脚,身体向左前方,双臂自然弯曲,同时向前向后运动,模仿炒菜状。)

有的煮饭,(右前方迈右脚,身体向右前方,双臂自然弯曲,同时向前向后运动,模仿炒菜状。)

有的在蒸馒头。(双脚并拢,膝盖随节奏弯曲,双臂自然弯曲,左手攥拳,右手伸开手掌,掌心向下,右手在左手上划圈。)

(间奏时双手叉腰,随节奏点头。)

有些懒惰人啊,(下肢动作:轮流向左踏点步,右踏点步;上肢动作:左手叉腰右手向上向外翻聚,手掌朝上,下一拍,恢复叉腰,左右交替进行。手脚同侧做动作。)

正在厨房睡觉,(下肢不动,双手掌心相对放在耳侧做睡觉状。)

他不炒菜,(左手叉腰,身体朝右倾斜,右侧小臂朝上自然弯曲,手掌向前打开,左右摆动右手。)

他不煮饭,(右手叉腰,身体朝左倾斜,左侧小臂朝上自然弯曲,手掌向前打开,左右摆动左手。)

他也不蒸馒头,(双脚并拢,膝盖随节奏弯曲,双臂自然弯曲,左手攥拳,右手伸开手掌,掌心向下,右手在左手上划圈。)

他不炒菜,他不煮饭。(原地后踢步逆时针转圈,手臂朝上弯曲,双手朝上左右摆动。)

他也不蒸馒头。(右脚朝右前方伸出,脚尖向上,双手由内而外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