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简介
《丹毒》这本书是由.徐立思主编创作的,《丹毒》共有92章节
1
丛书编委会名单
总 主 审 施 杞 张如青 学术顾问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胜民 石印玉 曲丽芳 刘立公 许 岷 李 萍 李其忠 杨杏林 吴银根 何新慧...
2
本书编委会名单
主 编 徐立思 主 审 何新慧 李 萍...
3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医常见及重大疑难病证专辑文献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围绕丹毒历代经典古籍文献展开论述。丹毒为一种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迅速蔓延的急性炎症。本书包括上...
4
编写说明
一、本系列丛书辑录的文献资料截止到当代。 二、凡是有一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或言之有理而自成一家的,对中医临证治疗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均依原文录入,其有雷同者则...
5
丛书前言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
6
目录
目 录 丛书编委会名单 本书编委会名单 内容提要 编写说明 丛书前言 上 篇 丹毒历代文献精粹 第一章 总 论 一、病因病机 二、临床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
7
上 篇 丹毒历代文献精粹
...
8
第一章 总 论
丹毒为一种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迅速蔓延的急性炎症。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丹熛”之名,即指丹毒。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丹者...
9
一、病因病机
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搏结而成。《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或由于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为天行邪热...
10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部位,以小腿为最多见,头面次之,初起都伴有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尿赤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先起小片红斑,很快蔓延成大片鲜红,稍高出皮...
11
三、鉴别诊断
(1)药物性皮炎:有服药史,亦见脸面红肿,两目合缝,但界限不清,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漆性皮炎:有接触油漆史,皮损境界不明显,焮赤红肿,或起小瘢,无触痛...
12
四、治疗
...
13
(一)内治
1.辨证施治 (1)风热化火型:多发于头面,一般由皮肤鼻黏膜破碎,抓头挖耳、挖鼻引起。开始鼻额部红肿如云片,渐延及颜面,焮赤肿痛。如延及双目则肿如蟠桃,不能睁开...
14
(二)外治
1.外敷 初起红肿甚者,外用玉露散、鲜金银花露调敷,或玉露膏外敷。红肿减退,或见起小疤,或肿胀日久不退,可用金黄散或冲和散调敷,或用金黄膏、冲和膏外敷。或仙人掌...
15
(三)手术
引起皮肤坏疽,一般不作外科手术。如有积脓,在坏死部分,切一二小切口,达到引流目的,外掺九一丹。...
16
(四)预防与护理
(1)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床边隔离。下肢丹毒,应抬高患肢30°~40°。 (2)如有皮肤破损,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3)屡发性下肢丹毒,应医好足癣,不...
17
第二章 经 典 医 论
...
18
一、《内经》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疭;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素问·至真要...
19
二、《颅囟经》
黄帝问岐伯曰:后生少稚,多被恶疾,丹毒二品,若何分之?岐伯曰:阳解百年,一十以上为毒,一十以下为丹,丹、毒一也。随其大小,分别以治之,有毒至依方,万无一差。喻人...
20
三、《肘后备急方》
若无药,用大黄下之佳。其丹毒,须针镵去血。 升麻膏,疗丹毒肿热疮。升麻、白蔹、漏芦、芒硝各二两,黄芩、枳实、连翘、蛇衔各三两,栀子二十枚,蒴藋根四两。十物切,舂...
21
四、《小品方》
治小儿丹毒方,水中苔,捣敷之。又方:芒硝纳汤中,取汁拭上。(《小品方·治少小百病薄洗浴膏散针灸诸方法》) 丹毒者,方说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也,大者如...
22
五、《备急千金要方》
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有白丹者,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状,瘾疹起也。有鸡冠丹者,赤色而起,...
23
六、《外台秘要》
《肘后》夫丹者,恶毒之气,五色无常,不即疗之,痛不可堪,又待坏则去脓血数升,或发于节解,多断人四肢,盖疽之类疗之方。 煮栗脥有刺者洗之(姚同)。 又疗发足踝方。...
24
七、《太平圣惠方》
夫一切丹毒者,为人身体,忽然变赤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也。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也。若不急治,则痛不可忍,久乃坏烂,出脓血数升...
25
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拔毒散 治小儿丹毒,肉色变异,或着四肢,或在胸背,游走不定,焮热疼痛,拔痛消肿,散热定疼。 石膏三两,甘草、黄柏各一两,寒水石七两。 上为细末,每用水调,时复以...
26
九、《圣济总录》
《千金》漏芦汤:论曰,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以其色如涂丹之赤,又复阳气伏于皮中,故谓之丹也。热气剽悍,其发无常处,大则如掌,甚则周流四...
27
十、《鸡峰普济方》
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有白丹者,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状隐疼起也。有鸡冠丹者,赤色而起,大者如...
28
十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心虚寒则痒,心实热则痛。丹毒之病,由心实热也。心生血,主于脉,血热肌浮,阴滞于阳,即发丹毒。方论有云,以其色赤,如丹砂涂,故得丹名。然...
29
十二、《仁斋直指方论》
蓝叶散,治诸丹发热赤肿。 白芷、柴胡、知母、杏仁(去皮)、川芎、赤芍药、生地黄、川升麻、干葛、生甘草各一分,烂石膏、栀子仁各半分,蓝叶(晒干)一分。 上锉细,每...
30
十三、《普济方》
夫诸痛痒疮,皆属心。心虚寒则痒,心实热则痛。丹毒之病,由心实热也。生血主于脉,血热则肌浮,阴滞于阳,即发丹毒。方论有云:以其色赤如丹砂涂,故得丹名。然亦有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