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顾伯华案

五、顾伯华案

王某,男,54岁。1964年7月17日入院。

患者于1964年7月13日晨,突然形寒发热,头痛泛恶,周身骨节酸楚,左小腿焮红肿胀疼痛,不能步履。以往亦有同样发作史,于1961年、1962年各发作2次,1964年4月亦曾发过1次。检查:体温39.5℃,脉搏10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76mmHg。呈急性病容,烦躁不安,神志清楚。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数。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心前区有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律规则,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畸形,病理反射阴性。局部:左小腿部明显肿胀,并有大片红斑,边界清楚,范围约15cm×20cm大小,压之褪色。在红斑上并有粟米大小出血点,部分密集成片按之不褪色。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2cm×2cm 大小,压痛明显。两足趾间皮色发白,有轻度脱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3.5×109/L,中性78%,淋巴细胞百分比22%,凝血时间3min10s,出血时间2min30s,血小板计数110×109/L。诊断:①下肢丹毒。②紫癜。③足癣。治疗:入院后,当日即给以凉血清热、解毒利湿之剂。

鲜生地一两,粉牡丹皮三钱,京赤芍三钱,金银花六钱,净连翘六钱,黄柏三钱,生米仁四钱,紫草五钱,粉萆薢四钱,生大黄三钱(后下),川牛膝三钱。

外敷:玉露膏。

服药后次日体温退至37.5℃,小腿部红肿退去1/3,出血点由紫红转淡。再以原方连服两剂后,第3日体温退至正常,潮红及出血点颜色更淡,压痛减轻,已能下床活动。但下肢仍有肿胀,再以原方去鲜生地、金银花,连翘改为四钱,连服3剂,痊愈出院。(《外科经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