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
《内经·运气》丹熛皆属火。《经》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熛是也。《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为人身体忽然变赤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也。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也。若不急治则痛不可忍,久则坏烂出脓血数升。若发于节间,便令人四肢毒肿,入于肠则杀人,小儿得之最为急也。戴复庵云:发丹色状不一,痒痛亦异,大概皆因血热肌虚风邪所搏而发。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谓之丹,宜消风散:入烧枫树子存性为末,酒调服。有发而色白者,谓之冷漠,宜消风散杂黑神散酒调。此病多缘肌肉疏,为风邪所袭而成,风热则赤,风冷则白,今人但呼赤为丹,白为瘼,所以用酒调土朱服之而愈者,亦以脾主肌肉,土能入脾,各从其类。古方亦名为瘾疹,非特分寒热,亦兼备四气,近世方论呼为白婆瘼,赤为血风。赤白二证并可用乌药顺气散,和消风散酒调服。白者多用顺气散,赤者多用消风散,病此者俱宜用藿香正气散煎。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是脾风。脾主身之肌肉,藿香正气散乃治脾之药,而土朱亦入脾之药,此方屡试屡验。丹溪云:内伤斑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补以降之。尝治一中年男子,痈溃后发热干呕,背发丹熛,用诸般敷贴丹熛药,及用刀于个个丹头出血,丹皆不退,后以半、陈、生姜加补剂,治呕不效,遂纯用参半两,归、术各钱半,浓煎一帖呕止,二三帖丹渐缓,热渐减,约五十余帖热始除,神气始复。
金花散,治一切丹毒,热痛焮赤。
郁金、黄连、黄芩各一两,糯米三合。
上为末,每用蜜水调如泥,鸡翎扫丹上,干即易之。
治一切丹毒恶气攻刺,身体赤肿,疼痛不可忍(《简要济众》)。
车前草、益母草、地胆草。
上等分,烂研涂,干再涂之(如无新者,只以干者为末,冷水调敷)。
治一切丹毒恶气,五色无常,不即疗之,痛不可忍。若皮肤坏则出脓血,或发节解,则断人四肢。此盖疽之类也,宜速治之方。
大蒜或小蒜。
上杵如泥,厚涂之,干即再涂,以瘥为度。
又方:赤小豆一升,羊角(烧灰)半两。
上为末,鸡白和涂。如无羊角,即单用小豆亦良。
治一切丹毒,走皮中浸淫疼痛方。
蛴螬(研)。
上以鸡子白和涂,干再涂(先刺破,涂之良)。
治一切丹毒遍身。
芸薹子一两。
上以酒一大盏,和研去滓,煎五七沸。无时温服一合。孙真人云:治丹神验方,捣芸薹叶,敷之即瘥。未愈,但三日内敷之。臣以正观十七年三月八日,内江县,每以饮多至夜,睡中觉四肢骨肉疼痛,目眩头疼,额角上如弹丸大肿,不得手近,痛至午时至右角,至夜诸处皆到,其眼合并不得开,几至于毙。县令周公,种种药治不瘥,经七日。臣自处此方,其效如神,故疏之以传于世。又:戴行之家传方云,如无青者以干者为末,水调敷,凡丹毒遍身,或连腰腹周匝,百方不能治,惟此辄能治之,凡治二十四般丹毒。
《仙人水鉴》治火丹。
荞麦面、黄连各少许。
上二味同研细,涂立瘥。切不得入油及盐。
孙真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状,大者如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或有白丹,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瘾疹状。亦有鸡冠丹,赤色而起,大者如钱,小者麻豆粒状,如鸡冠色皮涩,一名茱萸丹。或有火丹,或有水丹,遍身起,遇水湿搏之,晃晃然如黄色,如有水在皮中,喜着眼及阴,此虽小疾,令人至死也。
治丹毒拓方。
升麻、漏芦、芒硝各二两,栀子二十枚,黄芩三两,蒴藋五两。
上件以水三升,浸良久,煮取二升。以故布染汁拓后,须服漏芦汤。
漏芦汤方,非里实证,不可用。
漏芦、白蔹、黄芩、麻黄、白薇、枳壳、升麻、芍药、甘草、大黄各三两。
上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快下之。无药之处,只单用大黄下之。
五香汤,主热毒气,卒肿痛结核,或似痈疽,使人头疼寒热,气急者,数日不除杀人方。
青木香、藿香、沉香、丁香、熏六香各一两。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服之。
《刘涓子鬼遗方》治丹、痈疽始发,焮热浸淫长成,拓汤方。
升麻、黄芩各三两,黄连、大黄各二两,当归、甘草(炙),各一两,芎䓖二两,芒硝三两,羚羊角屑一两。
上㕮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绞去滓。铛中纳芒硝,上火搅令成沸尽滓。稍分适冷热,贴帛拓肿上数过,其热随手消散。王练、甘林所秘不传此方。
朱氏家传,治火丹。
伏龙肝猪槽下土(多年者)、朱砂少许。
上为末。鸡子清调,鹅毛扫。
又方:踯躅花根、曲蟮土、壁上多丝虫窠、百草霜、伏龙肝、猪槽下土。
上如上法用之。
金花散(《鬼遗》),治一切丹毒。
郁金、黄芩、甘草、山栀子、大黄、黄连、糯米(以上各一两)。
上七味,生为末。冷水和少生蜜调药,以鹅毛扫之。
圣涂散,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孕丹,诸般毒。
凌霄花、万州黄各一分,苎根(半两,切、焙)。
上同杵烂,以酒和蜜同调服少许,仍涂丹上立效。
麻黄散(《千金》)治恶毒丹及风疹。
麻黄、升麻、葛根各一两,射干、鸡舌香、甘草(炙)各半两,石膏半合。
上㕮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大人作一服,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本事》〕治烟火丹发从背起,或两胁及两足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两,捣和如泥,涂之。
又方:治萤火丹从头起。慎火草(即景天)捣,和苦酒涂之。
丹毒,蓝靛敷,热即易(《子母秘录》)。
〔《肘》〕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苎根三斤,水三斗煮汁,每日涂之。
治赤丹。用黄瓜种中瓤水,去子以器贮之。用时以水涂患处。又方,用腊雪贮器中,久化为水,以水涂赤游妙(并《初虞世》)。
〔《丹》〕诸丹毒肿。蚯蚓矢水和敷之(《圣惠方》《外台》同)。
〔《千》〕疗丹瘾疹方,酪和盐煮。以手摩之,手下消。
治赤游风肿。荞麦面,苦酒调敷(《兵部手集》)。
〔《杨》〕治热赤游丹。栝蒌末二大两,酽醋调涂之。
治五色丹毒。煮栗皮有刺者,洗之佳。
拔毒散,治热毒丹肿,游走不定。
石膏、寒水石并生用,各四两,黄柏、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新水调扫之,或纸花子小贴尤妙。凉水润之。
十二件单方,治丹毒,或得一物瘥。
水苔、生地黄、生松叶、蒴藋叶、慎火草、浮萍、豆豉(水和)、大黄(水和)、栀子(水和)、黄芩(水和)、硝石、豆叶。
上一十二味,但得一味捣以贴之,即瘥。赤小豆末,和鸡子涂之。无鸡子水和用之。
疗灶丹,从两脚赤如火烧。
上用五加叶,烧作灰五两,取煅铁槽中水,和涂之。
治丹毒瘤。
蜈蚣(干者)一条,白矾(如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
上为细末,醋调涂之。
郭氏金黄散,治热毒丹流游走不定,疼痛不止。
寒水石二两,郁金一对,蓝实、大黄、黄柏、黄连、景天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鸡子清调敷,水亦可。
〔《风丹》〕痛者为丹毒,痒者为风丹。
贾宅小娘,风痒。
黄精丸四十粒,与白术七分,枳实(炒)、黄芩四钱。
上分八帖,下之食前。
遍身风痒瘾疹。凌霄花细末,酒下一钱,立止。
鲍允中年五十岁,风丹痒甚,腹微疼,咽不利,面身微肿,五六日不退,两寸脉滑大实,右浮大,左浮弦小,以炒芩、炒连、归、芎、芍、地、桔、草、黍粘、紫葳各一钱,防风、黄芪各半钱,凡五六帖而安。
〔《世》〕河间神佑丸(治风丹愈而复发,或隔一月发,或隔半年发者,此丸下之百发百中。方见杂病水肿门)。
〔《丹》〕一人患风丹,遍身痒,因酒得者。
浮萍半两,防风、黄芪、羌活三钱,当归二钱,干葛、麻黄一钱,生甘草(半钱)。
〔《世》〕治冷丹风。
防风、甘草、白僵蚕、蝉蜕、川芎、白芷、茯苓、荆芥、陈皮、厚朴、苍耳子、人参。
上为末,豆淋酒调服,二钱。
丹痒者,用韭叶掺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治风丹,用穿山甲洗去腥,于瓦上炒过存性,每一两入甘草三钱为末,米饮调服。治血风疙瘩疮,斑疮。浮萍捣取自然汁,豆淋酒下;四物浸酒下亦得。
〔《丹》〕用羊蹄菜根,于生铁上以好醋磨,旋旋刮取,涂患处,未瘥更入硫黄少许,磨涂之。(《证治准绳·疡医·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