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
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凉心泻肝,化斑解毒汤是也。湿者色多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烂,又且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腰胁生之,肝火妄动,名曰缠腰丹,柴胡清肝汤。外以柏叶散、如意金黄散敷之。
化斑解毒汤 化斑解毒汤石膏,玄参知母共连翘。黄连升麻蒡子等,甘草人中黄更高。
治三焦风热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痒痛者。
玄参、知母、石膏、人中黄、黄连、升麻、连翘、牛蒡子各等分,甘草五分。
水二钟,淡竹叶二十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除湿胃苓汤 除湿胃苓汤草朴,陈皮二术泽猪苓。防风滑石山栀等,木通薄桂赤苓名。
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者。
防风、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猪苓、山栀、木通、泽泻、滑石各一钱,甘草、薄桂各三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柏叶散 柏叶散中蚯蚓粪,赤豆大黄君莫混。加上黄柏轻粉霜,水调敷上何须问。
治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痒或作痛,延及遍身。
侧柏叶(炒黄为末)五钱,蚯蚓粪(韭菜田内者佳)、黄柏、大黄各五钱,赤豆、轻粉各三钱。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搽。
缠腰火丹,方用宝钞一张,烧化存性,研为细末,用米醋调稀,鸡翎蘸涂患上,一日三次即愈。忌食发物。
如意金黄散(见肿疡门) 治火丹不论新久痒痛,用新汲水调敷,靛汁亦好。(《外科正宗·杂疮毒门》)
赤游丹,受毒于未生前,发病于有生后。盖身在胞胎,皆赖父精母血借以生养,父母不能节其欲,多致淫火猖炽,胎必侵受;又不能戒诸厚味,以及炭火烘熏、重衾叠褥,往往受热,子无弗有,及致生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触动内毒,而欲发之时,先发身热、啼叫、惊搐,次生红肿光亮、发热,瞬息游走,发无定处。先从头额起者,名天夺丹,以升麻葛根汤母子同服。余皆起于腹背,流入四肢者轻,起于四肢、流入胸腹者重,有此总皆先砭恶血为要。砭血之后,先用精猪肉缝片贴之一时许,换如意金黄散,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甚者日换二次。内以大连翘饮、消毒犀角饮、五福化毒丹。毒气入里,腹胀坚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后身渐彻凉,砭血之处肉便软活,声清腹软,乳哺如常者顺,反此为逆。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芍药,柴胡栀子共连翘。木通甘草同煎服,丹毒游行效最高。
治丹毒身体发热,面红气急,啼叫惊搐等症服。
升麻、干葛、白芍、柴胡、黄芩、山栀各一钱,木通、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母子同服。
大连翘饮 大连翘饮栀芍归,车前滑石石膏随。荆防甘麦柴芩等,蝉蜕木通牛子宜。
治小儿丹毒,发热痰涎壅盛,一切诸疮痧疹,颈项生核;或伤风伤寒,时行发热等症,并宜服之。
连翘、瞿麦、滑石、车前子、牛蒡子、赤芍、山栀、木通、当归、防风、黄芩、柴胡、甘草、荆芥、蝉蜕、石膏各五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母子同服。
消毒犀角饮 消毒犀角饮防风,加上黄连甘草同。还用灯心为引使,赤游丹肿效神功。
治小儿丹毒,身热气粗,啼叫、惊搐不宁等症服。
犀角(镑)、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黄连三分。
上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四分,徐徐服之。
紫雪散 紫雪羚羊犀角同,升麻寒水石膏逢。玄参沉木香甘草,硝片朱砂金箔从。
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者毒气入里,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即宜此药救之。又治伤寒热燥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躁口干,恍惚不宁等症。
升麻、寒水石、石膏、犀角、羚羊角各一两,玄参二两,沉香、木香各五钱,甘草八钱。
水五碗,同药煎至五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微火漫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一百张,各预研细和匀,碗顿水内,候冷凝成雪也。大人每用一钱,小儿二分,十岁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效。病重者加一钱亦可,或用淡竹叶、灯心汤化服。
针砭法 针砭法来针砭法,披针头向患中插。箸头复向针上敲,敲出血来以箸刮。
治小儿赤游丹毒,红赤焮肿,游走不定,须砭之。用披针锋尖向患上,以乌木重箸在针上面击之,密砭去血多者为妙;血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砭毕温汤洗净,用干精猪肉缝大片贴砭处一时许,方换如意金黄散、水芭蕉根捣汁调敷。
如意金黄散(见肿疡门) 治小儿赤游丹毒,红如朱,热如火,走如云,散及遍身不定者,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加蜜亦可。
五福化毒丹(见胎瘤门) (《外科正宗·杂疮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