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徐宜厚案

十、徐宜厚案

郭某,女,51岁。

初诊(2003年9月3日) 据述右下肢曾患丹毒多次,1个月前右下肢又突然红肿,灼热肿痛,发热等。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7日后,体温正常,疼痛略轻,但其红肿胀痛持续1个月之久,仍未消退,遂来求医。检查:右下肢中段结块红肿,边缘界限清楚,扪及局部皮肤发紧,压之木硬,撤之暗红又回。脉沉细,舌暗红,苔少,证属湿热瘀互结,阻于肤腠,发为慢性丹毒,治宜燥湿、化瘀。方选三妙丸加味。

苍术、黄柏、川牛膝、桃仁、苏木各10g,皂角刺、青皮、甲珠、槟榔各6g,忍冬藤、活血藤各12g。

外用大黄散,食醋调成糊状,敷患处,1日换1次。

二诊 1周后复诊,肤色呈暗红,木硬性肿胀略有减轻,行走亦感轻松许多。

上方加生薏苡仁30g,外用药同上。

三诊 旬日之后复查,局部损害基本消退,扪之还有木硬尚未消尽。嘱内服小金丸,每日2次,1次0.6g,绍兴酒或温开水送下。

1个月后皮损完全康复。嘱之重视足癣的防治至关重要。

【按】方用二妙散清热燥湿,治下焦湿热,桃仁、苏木、牛膝、忍冬藤、活血藤化瘀通络,青皮、槟榔理气,甲珠、皂角刺散结。更有益于沉积于经络的瘀湿之邪得以化解。慢性丹毒的施治,在辨证遣药之时必须重视两点:一是辨别皮损肿胀与木硬。前者湿重于瘀,治之重点化湿、利湿、燥湿;后者瘀重于湿,治之要旨散血、化瘀、祛瘀。二是善于药物的增损,如肿胀明显湿邪为主时加薏苡仁;肤色暗红,瘀血居多加苏木、桃仁;木硬不化,气滞经络为主加青皮、槟榔。此外,适当加入通络之品,如忍冬藤、活血藤之类,疗效将会更好。(《徐宜厚皮肤科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