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贺普仁
2025年09月26日
二、贺普仁
丹毒是指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好发于颜面和下肢,多见于春秋季节。因为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腹”;发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发于小腿足部的称“流火”。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相当于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论》曰:“丹者,人身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丹毒是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黏膜破伤(如鼻腔黏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丹毒多于下肢为常见,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每多复发,可向上延及大腿,触痛明显,同时伴有轻度发热,边界清楚,或见血疱、水疱。
经穴经方:强通法,三棱针点刺放血。以围刺的方式围攻病灶,围剌即缩小包围的方式。(《普仁明堂示扶正——贺氏针灸理论精华及临床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