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呈现出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的趋势。
(1)低功耗CMOS化。出于对低功耗的普遍要求,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各类单片机产品都采用了CHMOS工艺。80C51系列单片机采用两种半导体工艺生产:一种是HMOS工艺(Highdensity Shortchannel MOS;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另外一种是CHMOS工艺,即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CHMOS是CMOS和HMOS的结合,除保持了HMOS的高速度和高密度的特点之外,还具有CMOS低功耗的特点。例如,8051的功耗为630m W,80C51的功耗只有120m W,而新型的MSP430系列单片机最小功耗可低至0.1μA。在便携式、手提式或野外作业仪器设备上,低功耗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在这些产品中必须使用CHMOS的单片机芯片。
(2)微型单片化。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在单片机设计上的体现,很多单片机生产厂家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将一些常用的功能部件,如A/D(模/数转换器)、D/A(数/模转换器)、PWM以及LCD驱动器等集成到芯片内部,尽量做到单片化;同时,用户还可以提出要求,由厂家量身定做(Systemona-Chip,SOC)或自行设计。
(3)共性与个性共存。在单片机家族中,51系列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Intel公司将其MCS-51系列中的80C51内核使用权以专利互换或出售形式转让给全世界许多著名IC制造厂商,如Philips、NEC、Atmel、AMD、华邦等,这些公司都在保持与80C51单片机兼容的基础上改善和丰富了80C51的许多特性,使80C51成为有众多制造厂商支持的、发展出上百品种的单片机大家族,统称为80C51系列,成为单片机发展的主流。其次,个性化的产品如专用单片机等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应用领域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它们由于先天的优势,在80C51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用户需要为根本,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总之,80C51作为共性的代表与个性化的产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实惠与方便。
(4)大容量化。以往单片机内的ROM为1~4KB,RAM为64~128B。但在需要复杂控制的场合,该存储容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外接扩充。为了适应这种领域的要求,须运用新的工艺,使片内存储器大容量化。目前51系列单片机内ROM容量可达128KB,RAM容量达到2KB。
(5)高性能化。主要是指进一步改进CPU的性能,加快指令运算的速度和提高系统控制的可靠性。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和流水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运行速度。目前指令速度最高者已达100MIPS,并加强了位处理功能、中断和定时控制功能。这类单片机的运算速度比标准的单片机高出100倍以上。由于这类单片机有极高的指令速度,就可以用软件模拟其I/O功能,由此引入了虚拟外设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