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黄宗羲传》简介
《天崩地解:黄宗羲传》这本书是由李洁非 著创作的,《天崩地解:黄宗羲传》共有50章节
1
目录
序言 零壹/麟儿 零贰/随任 零叁/党祸 零肆/成人 零伍/颂冤 零陆/同难 零柒/读书 零捌/应试 零玖/友游 壹拾/复社 壹壹/脱难 壹贰/别师 壹叁/起兵...
2
序言
黄宗羲,表字太冲,晚号梨洲。近世将他与顾炎武、王夫之一道,并称明末三大儒。他们都以明遗民终世,而自实际影响言,黄、顾在世已负盛名,王夫之当时知者不多,约二百年后...
3
零壹/麟儿
绍兴古称越,宁波古称甬,余姚大致居它们中间。如今余姚隶属宁波市,四百年前却在绍兴府治下。本书主人公乃余姚人氏,他一生许多故事与以上三地有关,故而我们先取得一点地...
4
零贰/随任
黄尊素成进士,时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第二年得授宁国府推官,于是携眷赴任。此后九年,麟儿都跟着父亲随任而往,度过一段官宦人家子弟生涯。 这正是他从童年到少年的...
5
零叁/党祸
明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其中山东道十员。监察御史官不大,正七品,而位子重要、职权不小:“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
6
零肆/成人
黄尊素蒙冤血海,死不瞑目。但千般恨愁之中,有一点大概可聊以自慰,那就是总算赶在被逮之前,为长子完婚。 天启五年1625,麟儿年满十六岁。是年年底,娶同邑叶氏为妻...
7
零伍/颂冤
这种豪杰气概的首度显露,在崇祯元年1628。 去年秋,天启皇帝朱由校以二十三岁之龄和并非致命绝症,正常死亡。如此年轻,也无人谋害,死因只是两年之前发生的溺水事件...
8
零陆/同难
之前太冲,可以说是孤单的。如今他有了第一个相互友近的圈子,其中有些还是终生的朋友。 这圈子,便是东林同难者的后人,如魏大中子魏学濂、周宗建子周延祚、杨涟子杨之易...
9
零柒/读书
进京颂冤,太冲年已十九。普通来讲,凡以学者为业者,在这个年龄,应已养成读书的习惯,甚至成系统地读过不少书。可是未来的一流大儒黄宗羲,此时却谈不上如何读书。 原因...
10
零捌/应试
太冲很瞧不起科举。前面刚引的《天一阁藏书记》那段话说,应科举考试,一个人一生仅仗着几十册书,即可“崛起于白屋之下,取富贵而有余”。就此,梁启超也说:“明朝以八股...
11
零玖/友游
从一六三○到一六四二年,他投身举业达十二年之久,这势必蹉跎掉大把光阴,在治学上做了不少无用功,让人惋惜。不过并非都是损失,也有可贵的收获。黄竹浦地处偏远,我们从...
12
壹拾/复社
《思旧录》周镳条下记道: 庚午,南中为大会,仲驭招余入社。[1] 仲驭是周镳表字,大会是金陵大会,社是复社,庚午则即一六三○年。简而言之,是年太冲第一次来南京,...
13
壹壹/脱难
甲申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以发蒙面,缢死煤山。五月初一,凤阳总督马士英扶从河南逃来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十五日即皇帝位,改年号弘光。为...
14
壹贰/别师
乙酉年1645五月,南京失陷前,太冲乘乱脱身,“踉跄归浙东”。 六月,刚刚勉从诸臣之请就监国之位的潞王朱常淓,以杭州献降清军。 闰六月初八,明左都御史、太冲的老...
15
壹叁/起兵
《鲁之春秋》黄宗羲传: 南都破,得免,归。与弟宗炎、宗会,纠合黄竹浦子弟数百人起兵,随督师孙嘉绩军营于江上,江上呼为世忠营。[1] 《明遗民录》: 南都亡,踉跄...
16
壹肆/鲁王
代君摄取国事,曰“监国”,多由太子行之;所以,称“监国”也有储君的意思。明朝终末期,先后有三位监国,即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和鲁王朱以海。朱由崧任监国十来天,即...
17
壹伍/游侠
太冲于其人生第二个大的阶段,述为“继指之为游侠”。这个“指”字,当为别人的评说,或曰“世议”。游侠词义正面,有可能是朋友所赠,也可能是与他共事的同志所言。 首创...
18
壹陆/行朝
“世忠营”瓦解,太冲回家,接了老母,奉之躲入山中。作为抵抗者,他当然登了黑名单。关于这种地下状态,他自己有过一番统计: 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
19
壹柒/乞师
但健跳之别还不是太冲“行朝”经历的终点,不数月,太冲又回到鲁王身边。此时,鲁王已移驾舟山。 回来,是因鲁王召他充副使,去日本长崎乞师。可见只要有事可做,且事情实...
20
壹捌/窃伏
之后,太冲转入地下,继续抗清,只是不再作为“左副都御史”追随鲁王驾旁而已。 现在他是一名“自由战士”,独立的民间抵抗者,就像“二战”老电影里那些游击队员,靠“消...
21
壹玖/绝望
舟山陷落,标志着浙东抗清的失败。 辛卯年1651,清顺治八年八月,清廷调集重兵,从崇明、金华、定海三路进击舟山。战斗于十六日打响,经过半个月苦战,“九月初二日城...
22
贰拾/多难
去往下阶段前,补叙一下之前太冲个人遭际的一些变故。那非用“多灾多难”形容不可。 他自己不必说,一直都厄急连连。甲辰年 1664,为朋友陆周明作墓志铭,忆及这段光...
23
贰壹/梨洲
前文道:“他为自己启用新的别号‘梨洲’,这象征着他人生又一新的阶段已经开始。” 怎样的新阶段呢?他曾把少年时代之后、踏入社会以来的整个人生,分作三段,即:党人、...
24
贰贰/西席
我们知道,明清儒林有浙东学派,梨洲则是浙东学派承前启后的大师,而他之有此地位,又因长年致力传学,桃李众多,门下出了一批经史栋梁。梨洲晚年,就是两个身份:学者和教...
25
贰叁/聚徒
梨洲语溪任教记录,到丙午年1666,康熙五年终止。为何呢?涉及几个原因,暂说其中之一。 丁酉1657,清顺治十四年,梨洲老友万泰亡故。当年,黄太冲、陆文虎、万履...
26
贰肆/反思
但梨洲那样的知识者,对于工作无法只以挣钱为目的。假如有这样两件事供他选择,一件让他觉着主要只是养家糊口,一件则在有所收入的同时更有益于开展个人的思想、知识与学术...
27
贰伍/留书
编辑老师遗著,弘扬老师思想,以证人书院名其宁波讲学处,我们于梨洲有忠勉传承刘宗周衣钵的印象。 那的确是他“厕身儒林”后所积极做的一件事,但既非全部,也非重心。某...
28
贰陆/撰史
这时,梨洲仍未走出亡国之痛,故《留书》仍以“攘夷”为主线,篇篇所论不逾此,连殿后的那篇《史》,亦标表夷夏之防,奉反夷狄为史学之纲。他说: 宋之亡于蒙古,千古之痛...
29
贰柒/故人
时光似箭。转眼,距崇弘间已有二三十年。昔日青壮,已近花甲;血气太冲,亦化为老儒梨洲。 二三十年,容得下各种变化,大至国家存亡,小如个人死生。当年秦淮河畔意气风发...
30
贰捌/汰存
梨洲著述,有三种以“录”名,即《思旧录》《汰存录》和《明夷待访录》,有人因而共称它们“三录”[1]。 这里单谈一谈《汰存录》。所以有此必要,是因为以上我们刚刚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