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文孝梨洲先生私谥议

附录四 文孝梨洲先生私谥议

万言

先生既卒之明年,小祥[1]迈矣。其孤百家以谢吊至宁[2],门人二十有七人聚于言舍[3],援陶靖节[4]、王文中[5]、孟贞曜[6]之例,谋所以私谥先生者。

董充玮曰:“先生之在本朝,征聘不起,则犹然士[7]也。《檀弓》记礼所由失,谓士之有诔,自县贲父始。可知士不当谥矣。吾党以此加先生,不几诬乎?”万斯备曰:“先生尝以副宪[8]从亡。景炎、祥兴之除拜[9],至今正史犹遵之。先生所仕,虽偏隅之主,夫宁得竟泯其迹乎?副宪三品,当谥。先生之谥无所疑也。”陈自瞬曰:“然则当谥为‘文’。先生渊源六籍,贯穿百家,赋物则万态毕呈,论性则三品俱绌。以此为谥,其庶几乎?”刘甲曰:“自宋以前,谥多一字,今之典制必取兼美。先生袖锥北阙,以刺父仇;承欢箭山,以康耄母。‘文’而加‘孝’,斯为允宜。”仇兆鳌曰:“不然!孝者一身之行,而一家之事也。先生抗蹈海之踪,而高不事之守,直使商山可五,首阳可三,此宇内正气之宗,有明三百年纲常所系也。谥以‘文节’,乃不失先生之大全矣!”言于是与冯政、仇云蛟、陆鋆、李开、高宇亮、高宇隆、裘链、姜宸萼、陈和衷、陈之璿、毛文强、王锡庸、李、郑性、张锡琨、张锡璜、张锡璁、王锡仁、陈汝登、董胡骏、董孙符,万世标折衷众论而断之曰:

道德博闻,先生之文不待言矣。顾非先生之孝,无以启先生之节之奇;抑惟先生之节,愈以成先生之孝之大。盖言节而先生之制行固直而彰,言孝而先生之立心更曲而苦也。

爰取谥法“秉德不回曰孝”之义,而以“文孝”拟正;更取“好廉自克曰节”之义,而以“文节”拟陪。共就先生像前决之,得“文孝”二字。先生之灵,殆欲自昭其苦志之所在欤?

于是退记其语,以传于门人之去宁与非宁者。康熙丙子重九日,甬上门人万言百拜谨议。


[1] 逝世周年曰小祥。

[2] 宁波。

[3] 万言家中。

[4] 陶渊明私谥“靖节”。

[5] 王通,隋末大儒、民间教育家、诗人王勃的祖父,死后由门人私谥“文中子“。

[6] 即孟郊,死后由诗人张籍为其私谥“贞曜”。

[7] 这里指没有官职的读书人,亦即布衣。

[8] 黄宗羲在监国行朝官授左副都御史。

[9] 景炎为南宋端宗赵昰年号,祥兴为南宋怀宗赵昺年号,他们在位时宋室都已处在被蒙元追击围剿状态。除拜,即官职之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