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梨洲末命

附录三 梨洲末命

黄宗羲

余圹虽成,然顶未淋土,非三百担不可,此吾日夕在心者也。

吾死后,即于次日之蚤,用棕棚抬至圹中;一被一褥,不得增益;棕棚抽出,安放石床。圹中须令香气充满,不可用纸块钱串一毫入之;随掩圹门,莫令香气出外。墓前随宜分为阶级、拜坛,其下小田,分作三池,种荷花。

春秋祭扫,培土要紧,切不可一两担循故事而已。其祭品:干肉一盘、鱼腊一盘、果子两色、麻餈一盘、馒首一盘。上坟须择天气晴明,第一不可杀羊。天雨变为堂祭,此流俗无礼之至也。凡世俗所行折斋、做七,一概扫除。来吊者五分以至一两并纸烛,尽行却之。相厚之至,能于坟上植梅五株,则稽首谢之。

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侯,持子陵[1]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2]之传文。”若再得二根,架以木梁,作小亭于其上,尤妙。


[1] 严光字子陵,汉代隐士,余姚人,婉拒光武帝征召,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林泉。

[2] 虞喜,东晋学者,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