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理论则用相关的概念来表达。现代护理学包含4个最基本的概念——人、环境、健康和护理。对这4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直接影响护理学的研究领域、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每位护理专业的理论家在阐述其相关理论时,都要先对4个基本概念进行描述,以便他人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思想。
(一)人
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对人的认识是护理理论、护理实践的核心和基础。对于护士来说,正确认识人的整体特征、熟悉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广泛联系、把握人体需求的特点、了解人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对于以后提供专业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1.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作为护理对象的人,首先是一个由各器官、系统组成的受生物学规律控制的生物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从事创造性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社会人,是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多方面组成的整体的人。任何一方的功能失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的功能变化,进而对整体造成影响。如疾病可影响人的情绪和社会活动;同样心理压力也会造成身体的不适。而人体各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最佳健康状态。
2.人是一个开放系统
人与周围的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达到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经由这些互动,发展出生活的行为模式,使人能与其他人及环境和谐一致。强调人是一个开放系统,提示护理中不仅要关心机体各系统或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还要注意环境对机体的影响,这样才能使人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和运转。
3.人有其基本需要
人为了生存、成长和发展,必须满足其基本需要。不同年龄组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任务,具有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人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如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机体会因内外环境的失衡而致疾病发生。护理的功能是帮助护理对象满足其基本需要。
4.人有自理能力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人对自身的功能状态具有意识和监控能力,人有学习、思考、判断和调适的能力,可通过调节利用内外环境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克服困难。因此,人不会被动地等待治疗和护理,而是主动寻求信息,积极参与维护健康的过程。同时,人也有责任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上述特点,努力调动人的这一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这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十分重要。
(二)环境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1.人与环境相互依存
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则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环境而生存。环境是动态的、变化的,人必须不断调整机体内环境,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同时人又可以通过自身力量来改造环境,以利于生存。
2.环境影响人的健康
环境深受人类的影响,而人类也被环境所左右。环境作为压力源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环境可促进人类健康,不良的环境则给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在人类所患疾病中,不少与环境的致病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掌握有关环境与健康的知识,为人类创造适于生活、休养的良好环境。
(三)健康
健康是护理学关注的核心内容,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护理人员的天职,对健康的认识也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行为。
1.健康是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完好状态
1948年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表明健康是机体内部各系统间的稳定、协调,以及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和谐、适应的良好状态。
2.健康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
如果以一条横坐标表示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一端代表最佳健康状态,另一端则代表病情危重或死亡,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处在这一连续体的某一点上,且时刻都在动态变化之中。当人成功地保持内外环境的和谐稳定时,人处于健康完好状态;当人的健康完整性受到破坏、应对失败时,人的健康受损继而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护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健康的全过程,即从维护最佳的健康状态到帮助濒临死亡的人平静、安宁、有尊严地死去。护理人员有责任促进人类向健康的完好状态发展。
3.人类的健康观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观念等直接影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每个人对健康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或信念。护士可在帮助人们转变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健康观念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护理
护理的概念是随着护理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护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意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幼小等。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
(1)护理的目的是协助个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2)护理能增强人的应对及适应能力,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3)护理程序是护理工作必须应用的科学方法,以发挥独立性及相互依赖性的护理功能,满足个人、团体、社会的健康需要。
(4)护理学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应用科学。护理将持续不断地适应人类健康和社会需要的变化,修正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概念密切相关。护理研究必须注重人的整体性、人与社会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只有把人和自然、社会看成一个立体网络系统,把健康和疾病放在整个自然、社会的背景下,运用整体观念,才能探索出护理学的规律,促进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南丁格尔创建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科不断变化和发展。从理论研究来看,护理学的变化和发展可概括地分为3个阶段。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初期,当时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影响,相继提出各种科学学说、考虑患病的原因时,只考虑细菌或外伤因素,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因此,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疾病进行,以消除病灶为基本目标,从而形成了“以疾病为中心” 的医学指导思想。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加之护理在当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护理的概念仅限于协助医生诊疗、消除身体的疾患、恢复正常功能。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护理的服务方式是执行医嘱、完成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程序。
1859年,南丁格尔提出护理的定义是:“通过改变环境,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待其自然康复。”
(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学说等理论的提出和确立,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48年,WHO提出了新的健康观,为护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此后护理学者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护理理论,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从此,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开始注重人的整体护理。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强化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从而引起护理学概念的变化,即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护士与医生的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更加密切。
1943年,奥利维尔认为:护理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患者的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1957年,克瑞特提出:护理是对患者加以保护、教导,以满足患者不能自我照料的基本需要,使患者舒适。
20世纪60年代,约翰森认为;护理是某些人在某种应激或压力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要,护士给其提供技术需要,解除其应激,以恢复原有的内在平衡的过程。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改变了护理的内容和方法,但护理的研究内容仍局限于患者的康复,护理的工作场所限于医院内,尚未涉及群体保健和全民健康。
(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与人的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1977年,WHO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方向。
护理是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服务范围扩展到健康和疾病的全过程,服务对象从个体扩展到群体。
1966年,亨德森(Virginia Henderson)指出:护理的独特功能是协助个体(患病者、健康人)执行各项有利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安详死亡)的活动。
1970年,美国护理学家罗吉斯提出:护理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只要有人的场所就有护理服务。护理要适应、支持或改革人的生命过程,促进个体适应内外环境,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发挥。
1980年,美国护士会(ANA)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此定义对世界各国的护理学影响很大,被许多国家赞同和采用。这一定义揭示了护理学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独立性。护理是研究健康问题的“反应”,而“反应”可以包括人的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表明护理以处于各种健康水平的人为研究对象。护士的职责是通过识别“反应”,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并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完成“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的任务。
概括地说,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