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血钾失衡
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细胞内钾含量约占机体总量97%以上,细胞外含量低于3%,正常血清钾离子浓度为3.5~5.5mmol/L。正常人每天需要约40mmol的钾,主要经食物摄入,80%以上经肾排出。醛固酮对肾起着储钠排钾的作用。葡萄糖合成糖原时,钾可移入细胞内;在酸中毒及细胞膜受损等情况下,钾离子可移出细胞。由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变动范围较小,钾离子在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的收缩与传导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血钾微小变化,即会改变细胞内外钾离子的电场,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明显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血钾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关系甚小,血钾浓度变化与体内钾总量不一定呈平行关系。临床上根据血钾高低,将其分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以前者更为常见。
一、低钾血症
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一)病因
凡是引起血清钾丢失或减少的情况,均可引起低钾血症。病因主要有3类。
1.钾摄入不足
(1)昏迷、吞咽困难、食欲缺乏、极端偏食、术后长期不能进食。
(2)营养不良。
(3)行胃肠内外营养时,补钾不足。
2.钾丢失过多
(1)呕吐、腹泻、胃肠减压,消化道外瘘、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等。
(2)长期使用排钾性利尿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
(3)糖尿病性酸中毒。
3.钾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过多(分布异常)
(1)碱中毒及大量碳酸氢钠输入。
(2)全静脉高营养疗法时补钾不足。
(3)静脉输注胰岛素和葡萄糖,使钾过多转移至细胞内。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了解有无钾摄入过少、丢失过多以及细胞外钾内移的因素。
(2)了解患者身体一般情况、有无糖尿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病史。
2.身体状况
低钾血症主要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及心肌应激性增强。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情况:感觉不适、疲倦、昏睡、软弱无力等。
(2)意识状况:易受刺激,急躁不安,嗜睡,抑郁等。
(3)神经肌肉兴奋性减低:反射减弱,肌肉由乏力至弛缓性麻痹(软瘫)。
(4)消化道反应:恶心、厌食,肠鸣音减弱,腹胀气,肠麻痹及绞痛、便秘等。
(5)泌尿系统表现:尿量增加,夜尿多或出现尿潴留等。
(6)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表现:呼吸浅,心率减慢;心房节律障碍,室性期前收缩,脉搏细弱,心律不齐,严重者心搏停止。
3.心理—社会状况
低钾血症者乏力、翻身困难、甚至软瘫,常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忧、恐惧。严重缺钾时,患者症状改善较慢,可出现烦躁情绪。
4.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清K+浓度低于3.5mmol/L,pH升高,且常伴有代谢性碱中毒。
(2)尿液检查:尿比重下降。
(3)心电图改变:ST段降低,T波倒置或变平,QT间期延长,U波出现。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肌力减弱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恍惚、肌乏力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如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体位,协助乏力甚至软瘫的患者变换体位,改善舒适度、防止压疮形成;病情允许者,循序渐进下床活动。加强陪护,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2.治疗配合
首先应控制病因(如止吐、止泻),防止钾的继续丢失。在病情允许时,尽早恢复患者饮食。轻度缺钾,可口服补钾。重度缺钾时,应静脉补钾。静脉给药时,需注意以下原则:
(1)尿少不补钾:尿量在30~40mL/h以上方可补钾。
(2)剂量不宜过大:补钾量应限制在每天80~100mmol,即氯化钾6~8g。
(3)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宜超过0.3%,即1000mL液体中10%氯化钾不超过3支。
(4)补钾速度不宜过快:若补钾速度太快,血钾在短时间内急速增高,可引起心搏骤停。一般输液速度限在60滴/min。
(5)严禁直接静脉推注钾,以免导致心搏骤停。
(6)必须大剂量静脉滴注钾时,需用心电监视器监护,如心电图出现高钾血症的变化,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原发病状况和尿量:严密监测血钾水平及心电图的改变。
4.心理护理
注意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对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应鼓励和解释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5.健康指导
(1)对于禁食者或近期有呕吐、腹泻、引流者,应指导患者补钾,保证钾的正常摄入。
(2)能进食的患者尽量口服补钾,10%氯化钾溶液口感较差,鼓励患者克服。静脉补钾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防止自行调快滴速。
二、高钾血症
血清钾离子浓度超过5.5mmol/L者,称高钾血症。
(一)病因
凡是引起血清钾增多的疾病或情况,均可引起高钾血症。病因大致有以下3类。
1.钾摄入过多(大多为医源性)
(1)输入过多的钾,或静脉滴注的速度过快。
(2)输入储存超过3天的红细胞,或输入大量的库存血。
2.钾排泄减少
(1)少尿,如细胞外液减少,肾功能不全,尤其是急性肾衰竭少尿期。
(2)醛固酮分泌减少。
3.钾自细胞内释放至细胞外液中过多
(1)大量细胞破裂:如挤压伤、大面积烧伤和药物中毒等。
(2)严重酸中毒:因细胞本身的缓冲作用,可导致高钾血症。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了解有无钾摄入过多、排出障碍以及细胞内钾外移的因素。
(2)了解患者身体一般情况、有无糖尿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病史。
2.身体状况
(1)神经肌肉兴奋性变化:轻度高钾血症,兴奋性可一过性增高,患者可有手足感觉异常、疼痛、肌肉轻度抽搐;重度高钾血症,兴奋性减低,患者常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严重者出现软瘫,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腱反射消失。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晕厥和昏迷。
(2)循环系统:高血钾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可出现心搏徐缓、心律不齐,甚至心搏骤停。早期血压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患者的护理后期血压下降等。
(3)消化道:出现恶心、呕吐、小肠绞痛和腹泻等。
(4)继发酸中毒:高钾血症患者细胞外钾内移,细胞内H+外移,导致酸中毒。
3.心理—社会状况
高钾血症患者症状出现急、且症状突出,患者常有焦虑和恐慌情绪出现。
4.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清钾离子浓度>5.5mmol/L,pH降低伴代谢性酸中毒。
(2)尿液检查:尿中钾含量增加。
(3)心电图检查:出现高而尖的T波,PR间距延长,P波幅下降或消失,QRS波变宽,呈正弦波,ST段下降。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肌无力和神志不清有关。
2.心排血量减少
与心肌抑制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如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禁食含钾食物,避免高纤维素和刺激胃蠕动加快的食物,如产气及含香料的食物。
(2)体位: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注意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改善舒适度、防止压疮形成;情况允许可下床活动,加强陪护,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2.治疗配合
严重高钾血症可致患者心跳突然停止,应积极治疗。处理原则包括以下。
(1)尽快处理原发疾病和改善肾功能。
(2)控制钾的摄入:禁食含钾食物、禁用含钾药物、禁输库存血等。
(3)对抗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心律失常,遵医嘱缓慢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必要时可重复,拮抗钾对心肌的抑制作用。
(4)降低血清钾浓度:主要通过促进钾排出体外或临时将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等方法实现。①将钾暂时转入细胞内:a.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液,以碱化细胞外液,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同时也有促进肾脏排钾的作用;b.用25%葡萄糖溶液100~200mL,每5g糖加入胰岛素1U,静脉滴注。必要时,3~4小时重复给药。②加速钾的排出:a.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每天4次,每次15g,促使钾从消化道排出;不能口服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0mL,保留灌肠;b.肾衰竭者应尽早采用透析疗法。
3.病情观察
重点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原发病情变化、尿量等;监测血清钾水平及心电图的改变。
4.心理护理
加强沟通,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5.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本病的相关知识。
(2)重点交代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增强对患者的观察及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