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脂质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一类疾病。由于血脂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转的,因此高脂血症实际上也可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老年人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临床心血管病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询问患者病史,主要是引起高脂血症的相关疾病,如有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等。
(2)询问患者有无高脂饮食、嗜好油炸食物、酗酒、运动少等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
(二)临床表现
患者血脂中一项或多项脂质检测指标超过正常值范围。此外,部分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眼睑黄斑瘤、肌腱黄色瘤及皮下结节状黄色瘤(好发于肘、膝、臀部)。易伴发动脉粥样硬化、肥胖或糖尿病。少数患者有肝、脾大。此外,患者常有眩晕、心悸、胸闷、健忘、肢体麻木等自觉症状,但多数患者虽血脂高而无任何自觉症状。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脂
常规检查血浆TC和TG的水平。我国血清TC的理想范围是低于5.20mmol/L,5.23~5.69mmol/L为边缘升高,高于5.72mmol/L为升高。TG的合适范围是低于1.70mmol/L,高于1.70mmol/L为升高。
2.脂蛋白
正常值LDL<3.12mmol/L,3.15~3.61mmol/L为边缘升高,>3.64mmol/L为升高;正常HDL≥1.04mmol/L,<0.91mmol/L为减低。
(四)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老年患者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患病的态度,治疗的需求。
二、主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肥胖导致体力下降有关。
2.知识缺乏
患者缺乏高脂血症的有关知识。
3.个人应对无效
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三、护理目标
(1)患者体重接近或恢复正常。
(2)患者血脂指标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
(3)患者自觉饮食习惯得到纠正。
四、主要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1)饮食:由于降血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考虑治疗费用,并且大部分人经过饮食控制可以使血脂水平有所下降,故提倡首先采用饮食治疗。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地进行。膳食宜清淡、低脂肪。烹调食用油用植物油,每天低于25g。少吃动物脂肪、内脏、甜食、油炸食品及含热量较高的食品,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饮酒、不吸烟。设计饮食治疗方案时应仔细斟酌膳食,尽可能与患者的生活习惯相吻合。以便使患者可接受而又不影响营养需要的最低程度。主食每天不要超过300g,可适当饮绿茶,以利降低血脂。
(2)休息: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运动: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门球等,不仅能增加脂肪的消耗、减轻体重,而且可减轻高脂血症。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心脑功能、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不宜剧烈运动。运动后个人最大心率的80%,若经过饮食和调节生活方式达半年以上,血脂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则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2.用药护理
对饮食治疗无效,或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药物治疗。治疗前应向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详细指导,以利长期合作。向患者详述服药的剂量和时间,并定期随诊,监测血脂水平。常用的调节血脂药有以下几种。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主要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2)贝特类:此类药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3)胆酸螯合树脂质:此类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不良反应有胀气、恶心、呕吐、便秘,并干扰叶酸、地高辛、甲状腺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烟酸:有明显的调脂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瘙痒、胃肠道症状。
3.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解答其各种问题,使患者明了本病经过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病情可控制,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长期坚持治疗,以利控制病情。
五、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老年高脂血症的有关知识,使其明了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和甲减等可引起高脂血症,积极治疗原发病。
(2)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清淡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坚持运动,劳逸结合;戒烟、戒酒。
(3)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脂、肾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