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任务资讯

二、任务资讯

(一)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分类与组成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主要具有输送和分配电能(通过变配电系统实现)、应用电能(通过照明及动力系统实现)和传递信息(通过弱电系统,如电话、电视系统等实现)的功能,以此为广大用户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建筑环境。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分类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根据划分的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下面具体介绍两种常用的分类方式。

(1)按电压高低划分。根据建筑电气工程的电压高低,人们习惯将其分为强电工程(即电力工程)和弱电工程(即信息工程)两种。所谓强电,是指电力、动力、照明等用的电能;所谓弱电,则是指传播信号、进行信息交换的电能。由此便有了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的说法。

1)强电系统。强电系统可以将电能引入到建筑物中,经用电设备转换成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常见的强电系统有变配电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系统等。强电系统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功率大。

2)弱电系统。弱电系统是完成建筑物内部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工作。常见的弱电系统有通信系统、共用天线与有线电视接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弱电系统的特点是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

(2)按功能划分。按照建筑电气工程的功能可划分为供配电系统、建筑动力系统、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建筑弱电系统和防雷减灾系统五种类型。

1)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是指接收电网输入的电能,并进行检测、计量、变压等,然后向用户和用电设备分配电能的系统。其由变配电所、高低压线路、各种开关柜、配电箱等组成。

2)建筑动力系统。建筑动力系统是指以电动机为动力的设备、装置及其启动器、控制柜(箱)和配电线路安装的系统。

3)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建筑电气照明系统是可以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电光源进行采光,以保证人们在建筑物内正常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以及满足其他特殊需要的照明设施。其由灯具、开关、插座及配电线路等组成。

4)建筑弱电系统。建筑弱电系统是指将电能转换为信号能,保证信号准确接收、传输和显示,以满足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要和保持相互联系的各种系统。其由电视天线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等组成。

5)防雷减灾系统。防雷减灾系统主要包括安全用电、防雷与接地、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2.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的组成

室内电气照明系统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其基本组成包括室外接户线、进户线、配电盘(箱)、干线、支线和用电设备等,如图1-1所示。

(1)室外接户线。室外接户线是由室外架空供电线路的电线杆上或地下电缆接至建筑物外墙支架间的一段导线。其通常是三相四线(三火一零)。

(2)进户线。进户线是从外墙至总配电盘(箱)的一段导线。

(3)配电盘(箱)。配电盘(箱)是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记录切断电路,并起过载保护作用。

(4)干线。干线是由总配电盘(箱)至分配电盘的线路。

(5)支线。支线是由分配电盘引出至各用电设备的线路,也称回路。

(6)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图1-1 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的组成

(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压

1.电压等级

在我国通常将1kV及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1kV以下的电压称为低压。6~10kV电压用于输送距离为10km左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380V电压用于建筑物内部动力设备供电或向工业生产设备供电,220V电压则多用于向生活设备及照明设备供电。因此,室内电气照明线路的电压主要为380V和220V,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供电方式进行供电。单相二线制则可提供220V电压。

基于三相交流电在生产、输送和应用等方面有很多优点,交流电力系统通常都是采用三相三线制供电、三相四线制配电或三相五线制(在四线制基础上增加一条接地保护线)配电。

2.三相四线制

三相四线制(图1-2)就是三条相线(俗称火线,下同)和一条零线的供电体制。三条相线常用L1、L2、L3或A、B、C表示;零线则用N表示。对于三相五线制中增加的一条保护线则用PE表示。

图1-2 三相四线制的供电方式

三相四线制供电的特点是可以提供给负载(用电设备)两种电压,即相电压和线电压。

(1)相电压。相电压是指相(火)线与零线(N)之间的电压,电压等级为220V,图1-2中的UA=UB=UC=220V。

(2)线电压。线电压是指相线(火线)与相线(火线)之间的电压,电压等级为380V,图1-2中的UAB=UAC=UBC=380V。这也正是380V电压和220V电压产生的原因。

(三)低压配电系统的组式与配电方式

1.低压配电系统的组成

低压配电系统由配电装置(配电盘、配电箱)和配电线路两部分组成。

2.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和混合式三种,如图1-3所示。

(1)放射式。放射式的配电方式是各配电装置通过配电线路从总配电装置处成放射状配置。这种配电方式的优点是各负荷能够独立进行受电,发生故障时影响范围较小,仅限于本回路,不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但整个回路中所需开关设备及导管导线耗量较大。因此,放射式配电方式多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系统。现在,很多住宅楼中的底层集中计量就是此种配电方式。

(2)树干式。树干式的配电方式是各配电装置分布在从总配电装置处送出的配电线路上,像树干一样配置。这种配电方式具有开关设备用量少,配电管材及导线用量也较少的特点。但一旦干线发生故障将影响整个配电网络,影响范围大,供电可靠性较低。此种配电方式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

(3)混合式。在很多情况下,在设计时往往将放射式和树干式结合起来配电,以充分发挥这两种配电方式的优点,称其为混合式配电方式。

图1-3 配电方式分类示意图

(a)放射式;(b)树干式;(c)混合式

3.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概念

在此,我们先介绍几个前面学习中常用到的概念,具体内容将在防雷与接地部分具体讲述。

(1)功能性接地。功能性接地是指为了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或电气系统低噪声而进行的接地。

(2)保护性接地。保护性接地是指为了防止人身或设备遭电击造成损害而进行的接地,即对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进行的接地。对于保护接地而言又有接地和接零两种情况。

1)接地。接地是指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直接对地进行的电气连接。如防雷接地,该接地是为了引导雷电流而设置的接地。在后面即将学习的TT系统和IT系统中采用的就是此种接地。

2)接零。接零是指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PE)或PEN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即接地点)直接进行的电气连接。在后面即将学习的TN系统中采用的就是此种接地。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俗称的地线就是保护线。

3)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指在保护线PE或PEN线上一点或多点接向大地的接地形式。在民用建筑中其应用较为广泛,通常在单元门人口处的总配电箱处进行设置,在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述。

4.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通常可分为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三种。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常见的为TN系统,我们将着重讲述。

(1)TN系统。TN系统是指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常为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PE)与接地点连接,引出中性线(N)和保护线(PE)的低压配电系统。中性线(N)起到引出220V电压,用来接单相设备的作用;而保护线(PE)则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我国建筑配电系统普遍采用该接地系统。

根据中性线和保护线的引出方式不同,TN系统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1)TN-S系统。TN-S系统又称作五线制系统,它的特点是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如图1-4所示。TN-S系统主要应用在高层建筑或公共建筑中。

图1-4 TN-S系统

2)TN-C系统。TN-C系统又称作四线制系统,它的特点是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如图1-5所示。TN-C系统主要应用在三相动力设备比较多的系统中,如工厂、车间等,因为少配一根线,故比较经济。

3)TN-C-S系统。TN-C-S系统又称作四线半系统,它的特点是系统中前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如图1-6所示。其主要应用在配电线路为架空配线,用电负荷较分散,距离又较远的系统中。但要求线路在进入建筑物时,将中性线进行重复接地,同时再分出一根保护线,由于外线少配一根线,故比较经济。一般的民用建筑物中常使用此种接地方式。

图1-5 TN-C系统

图1-6 TN-C-S系统

(2)TT系统。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直接关联的接地极。保护线可各自设置,如图1-7所示。

图1-7TT系统

(3)IT系统。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之间无直接连接或有一点经足够大的阻抗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接地极。此种接地方式多用于煤矿和工厂,可减少停电机会,如图1-8所示。

(四)常用电气材料设备及工具

1.裸导线

裸导线即没有外包绝缘的导体。它可以分为圆线、绞线、软接线、型线等。常在室外架空线路中使用,这里作以下简要介绍。

(1)圆单线。圆单线可单独使用,也可做成绞线。它是构成各种电线、电缆、线芯的单体材料。

图1-8IT系统

用途:制造电线、电缆,也可用于制造电机、电器等。

(2)裸绞线。裸绞线由多根圆线或型线绞合而成,广泛用于架空输电线路中。其品种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铝绞线由圆铝绞线绞制而成,其机械性能较低,用于一般架空配电线路中。钢芯铝绞线的内部为加强钢芯,其机械性能高于铝绞线,广泛用于各种输、配电线路中。

2)铝合金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铝合金绞线由铝合金圆线绞制而成,其强度较大,可在一般输、配电线路中应用。钢芯铝合金绞线的特点是强度较高,超载能力较大,常被用于重冰区大跨越输电线路中。

3)软铜绞线。软铜绞线主要用于电气装置及电子、电气设备或元件的引接线中,也被用来制作移动式接地线。

(3)型线。有矩形、梯形及其他几何形状的导体,可以独立使用,如电车线、各种母线等。同时也可用于制造电缆及电气设备的元件,如变压器、电抗器、电机的线圈等。

1)铜母线。主要用于制造低压电器、电机、变压器绕组以及供、配电装置中的导体。

2)铝母线。主要用于电机、电器、配电装置的制造中,以及供、配电装置中的导体。

2.绝缘导线

绝缘导线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1)型号表示方法。常用的绝缘导线按照绝缘材料不同,可分为橡皮绝缘和聚氯乙烯绝缘两种,目前,橡皮绝缘导线已很少使用。按照线芯材料的不同,导线可分为铜线和铝线两种。按照线芯的性能指标,导线可分为硬线和软线两种。导线的上述特点可通过其型号表现出来,具体见表1-4。

表1-4 常用绝缘导线的型号、名称和用途

续表

导线型号中的字母具有以下含义:

BB——第一个字母表示布线,第二个字母表示玻璃丝编织;

VV——第一个字母表示聚氯乙烯(塑料)绝缘,第二个字母表示聚氯乙烯护套;

LL——表示铝,无“L”表示铜;

F——复合型;

R——软线;

S——双绞;

X——绝缘橡胶。

(2)种类。

1)塑料绝缘导线。

①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它分为铜芯和铝芯。铝芯绝缘导线型号为BLV,铜芯绝缘导线型号为BV,10mm2以下的还可以直接制成双芯电线,绝缘导线形状为扁形。塑料绝缘电线可以制成多种颜色。绝缘导线表面光滑、色泽鲜艳、绝缘强度高,且不易引燃。

②聚氯乙烯加护套线。它分为铜芯塑料护套线和铝芯塑料护套线。铜芯塑料护套线型号为BVV,铝芯塑料护套线型号为BLVV。塑料护套线是在聚氯乙烯绝缘层上再加上一层聚氯乙烯护套。塑料护套线分为单芯、双芯和三芯,其中,双芯和三芯是扁形的。

③聚氯乙烯绝缘软线(也称塑料软线)。它分为平行塑料绝缘软线和双绞塑料绝缘软线。平行塑料绝缘软线型号为RVB,双绞塑料绝缘软线型号为RVS。导线的线芯是由许多根铜丝组成的软铜线束,外包聚氯乙烯绝缘层。塑料软线有多种颜色,具有柔软、色泽鲜艳、不易引燃等特点。

用途:这种导线是供交流额定电压为250V及以下室内日用电器连接线和作照明灯头线用。

④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绝缘软线。它分为双绞复合物软线和平行复合物软线。双绞复合物软线型号为RFS,平行复合物软线型号为RFB。线芯为多芯铜线束,绝缘护层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这种导线绝缘良好,并具有耐寒、不易老化、不易引燃的性能。

2)橡皮绝缘导线。

①棉纱纺织橡皮绝缘线,型号为BX和BLX。

②玻璃丝纺织橡皮绝缘导线,型号为BBX和BBLX。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导线已被塑料绝缘线所取代。

③氯丁橡皮绝缘线。这种导线有铜芯、铝芯两个品种,型号为BXF和BLXF。其适宜于室外敷设,不推荐用于穿管敷设。

3.电缆

(1)电缆的分类。

1)按其构造及作用不同,可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电话电缆、射频同轴电缆、移动式软电缆等。

2)按电压高低可分为低压电缆(小于1kV)、高压电缆,工作电压等级有500V、1kV、6kV及10kV等。

(2)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一般由线芯、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如图1-9所示。线芯用来输送电流,有单芯、双芯、三芯、四芯和五芯之分。绝缘层是将导电线芯与相邻导体以及保护层隔离,用来抵抗电力、电流、电压、电场等对外界的作用,保证电流沿线芯方向传输。绝缘层材料通常采用纸、橡皮、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等。保护层是为使电缆适应各种外界环境而在绝缘层外面所加的保护覆盖层,保护电缆在敷设和使用过程中免遭外界破坏。

(3)电缆型号的表示方法。在图形符号标注中已有解释,在此仅以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述。

1)ZQ21—3×50—10—300表示铜芯、纸绝缘、铅包、双钢带铠装、纤维外被层(如油麻)、三芯50mm2、电压为10kV、长度为300m的电力电缆。

2)YJLV22—3×120—10—250表示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内护套、双钢带铠装、聚氯乙烯外护套、三芯120mm2、电压为10kV、长度为250m的电力电缆。

3)VV22-(3×95+1×50)表示铜芯、聚氯乙烯内护套、双钢带铠装、聚氯乙烯外护套、三芯95mm2、一芯50mm2的电力电缆。

在实际建筑工程中,一般优先选用交联聚乙烯电缆。直埋电缆必须选用铠装电缆。

4.配线用管材

按照材料的不同,配线中常用的管材分为金属管和塑料管两种,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常称为电线保护管或电线管,具体分类如图1-10所示。

图1-9 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

图1-10 配线用管材构成

(1)金属管。在建筑电气配管工程中常使用的金属管有厚壁钢管、薄壁钢管、金属波纹管和普利卡金属套管四类。在这里我们要特殊强调的是在以后的识图及工程造价计算工程中,在清单项目设置及定额内将厚壁钢管称为水煤气管或焊接钢管,薄壁钢管称为电线管,金属波纹管称为金属软管。

1)厚壁钢管。厚壁钢管又称水煤气管或焊接钢管,在图纸上用SC表示,用作电线电缆的保护管,可以暗配于一些潮湿场所或直埋于地下,也可以沿建筑物、墙壁或支吊架敷设。厚壁钢管有镀锌和不镀锌之分。其规格型号为公称直径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mm)等。

2)薄壁钢管。薄壁钢管又称电线管,在图纸上用MT表示,多用于敷设在干燥场所的电线、电缆的保护管,可明敷设或暗敷设。

3)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又称金属软管或蛇皮管,主要用于设备上的配线。

4)普利卡金属套管。普利卡金属套管是电线电缆保护套管的更新换代产品,由镀锌钢带卷绕成螺纹状,属于可扰性金属套管。

(2)塑料管。常用的塑料管有硬质塑料管、半硬质塑料管和软塑料管三种。配线所用的塑料管多为PVC(聚氯乙烯)塑料管。PVC硬质塑料管工程图标注代号为PC(旧代号为SG或VG)。

(3)公称直径。公称直径既不是实际的内径,也不是实际的外径,而是称为直径。其直径数值近似于管子的实际内径。如公称直径为25mm的钢管,实测其内径为25.4mm左右。通常用于钢管描述中,以符号“DN”表示。

5.常用控制设备及低压电器

控制设备及低压电器是指电压在500V以下的各种控制设备、继电器及保护设备等,常用的有各种配电柜(屏)、控制台、控制箱、配电箱和控制开关等。

(1)配电箱。配电箱按照是否现场制作可以分为成套配电箱和非成套配电箱两种,其中成套配电箱为工厂加工制作完成,已安装各种开关、表计等设备;而非成套配电箱为现场制作完成,需要现场安装各种开关设备,进行盘柜配线。目前,绝大多数工程均采用成套配电箱安装。

配电箱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落地式安装配电箱和悬挂嵌入式配电箱两种。落地式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先制作安装槽钢或角钢基础。悬挂嵌入式配电箱多为墙上暗装。

(2)刀开关。刀开关有单极、双极、三极三种,每种又有单投和双投之分。根据闸刀的构造可分为胶盖刀开关和铁壳刀开关两种。

1)胶盖刀开关。胶盖刀开关常用型号有HK1、HK2型。其主要特点是:容量小,常用的有15A、30A,最大为60A;没有灭弧能力,只用于不频繁操作,构造简单,价格低廉。

2)铁壳刀开关。铁壳刀开关的常用型号有HH3、HH4、HH10、HH11等系列。其主要特点是:有灭弧能力;有铁壳保护和联锁装置(即带电时不能开门),所以操作安全;有短路保护能力;只用于在不频繁操作的场合。常用型号为HH10系列,容量规格有10、15、20、30、60、100(A);HH11系列,容量规格有100、200、300、400(A)等。铁壳刀开关容量选择一般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3倍。

(3)熔断器。熔断器用来防止电路和设备长期通过过载电流和短路电流,是有断路功能的保护元件。它由金属熔件(熔体、熔丝)、支持熔件的接触结构组成。

(4)低压断路器。低压断路器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设备,又称自动开关或空气开关,既具有负荷分断的能力,又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失欠电压保护等功能,并且具有很好的灭弧能力。其常用作配电箱中的总开关或分路开关,广泛应用于建筑照明和动力配电线路中。

常用的低压断路器有DZ、DW系列等,新型号有C系列、S系列、K系列等。

(5)漏电保护器(又称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开关是为了防止人身误触电而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一种保护装置。除此之外,漏电保护开关还可以防止由于电路漏电而引起的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等事故。

1)漏电开关的种类。凡称“保护器”“漏电器”“开关”者均带有自动脱扣器。按相数或极数划分有单相一线、单相两线、三相三线(用于三相电动机)、三相四线(动力与照明混合用电的干线)。

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

①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照明配电箱内。安装在电度表之后,熔断器(或胶盖刀闸)之前。

②所有照明线路导线,包括中性线在内,均须通过漏电保护器,且中性线必须与地绝缘。

③电源进线必须接在漏电保护器的正上方,即外壳上标有“电源”或“进线”端;出线均接在下方,即标有“负载”或“出线”端。倘若把进线、出线接反了,将会导致保护器动作后烧毁线圈或影响保护器的接通、分断能力。

6.常用电工器具

常用的电工器具主要有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尖嘴钳、电工刀、测电笔、万用表、羊角锤、卷尺、绝缘电胶布、扳手、弯管器、切管器、手电钻、压线钳、剥线钳、电烙铁等,如图1-11所示。

图1-11 常用电工器具

(a)螺丝刀;(b)尖嘴钳;(c)测电笔;(d)扳手;(e)万用表;(f)剥线钳;(g)压线钳;(h)电烙铁

(五)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划分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以下简称《电气验收规范》)附录A的相关规定,作出如下划分,见表1-5。

表1-5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六)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

(1)当建筑电气分部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检验时,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电气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依据庭院大小、投运时间先后、功能区块不同划分。

2)变配电室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主变配电室应作为1个检验批;对于有数个分变配电室,且不属于子单位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应分别作为1个检验批,其验收记录汇入所有变配电室有关分项工程的验收记录中;当各分变配电室属于各子单位工程的子分部工程,所属分项工程各为1个检验批,其验收记录应为一个分项工程验收记录,且应经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汇总后纳入分部工程验收记录中。

3)供电干线安装工程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依据供电区段和电气竖并的编号划分。

4)电气动力和电气照明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其界区的划分应与建筑土建工程一致。

5)自备电源和不间断电源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各自成为1个检验批。

6)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工程中分项工程检验批,人工接地装置和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体各为1个检验批,大型基础可按区块划分成几个检验批;防雷引下线安装工程,6层以下的建筑为1个检验批,高层建筑以均压环设置间隔的层数为1个检验批;接闪器安装同一屋面,应作为1个检验批;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应作为1个检验批,每个局部等电位联结应作为1个检验批,电子系统设备机房应作为1个检验批。

(2)当验收建筑电气工程时,应核查下列各项质量控制资料,且检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和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应正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签章应齐全。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记录。

2)主要设备、器具、材料的合格证和进场验收记录。

3)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4)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检验记录。

5)电动机检查(抽芯)记录。

6)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7)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8)接地故障回路阻抗测试记录。

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测试记录。

10)电气设备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记录。

11)EPS应急持续供电时间记录。

12)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的载荷强度试验记录。

13)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

14)接闪线和接闪带固定支架的垂直拉力测试记录。

15)接地(等电位)联结导通性测试记录。

16)工序交接合格等施工安装记录。

(3)建筑电气分部(子分部)工程和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应无遗漏缺项、填写正确。

(4)当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建筑电气分部(子分部)工程实物质量的抽检部位和设施如下,且抽检结果应符合《电气验收规范》的规定。

1)变配电室,技术层、设备层的动力工程,电气竖井,建筑顶部的防雷工程,电气系统接地,重要的或大面积活动场所的照明工程,以及5%自然间的建筑电气动力、照明工程。

2)室外电气工程的变配电室,以及灯具总数的5%。

(5)核查各类技术资料,应齐全且符合工序要求,并有可追溯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均应确认且签章齐全。

(6)检验批验收时应按规范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中规定的检查数量和抽查比例进行检查,施工单位过程检查时应进行全数检查。

(7)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气设备、电缆和继电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结果,查阅试验记录或试验时旁站。

2)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结果,查阅试运行记录或试运行时旁站。

3)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和接地(PE)或接零(PEN)导通状态及插座接线正确性的测试结果,查阅测试记录或测试时旁站用适配仪表进行抽测。

4)漏电保护装置动作数据值,查阅测试记录或用适配仪表进行抽测。

5)负荷试运行时大电流节点温升测量用红外线遥测温度仪抽测或查阅负荷试运行记录。

6)螺栓紧固程度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有最终拧紧力矩要求的螺栓用扭力扳手抽测。

7)需吊芯、抽芯检查的变压器和大型电动机、吊芯、抽芯时旁站或查阅吊芯、抽芯记录。

8)需做动作试验的电气装置,高压部分不应带电试验,低压部分无负荷试验。

9)水平度用铁水平尺测量,垂直度用线坠吊线尺量,盘面平整度用拉线尺量,各种距离的尺寸用塞尺、游标卡尺、钢尺、塔尺或采用其他仪器仪表等测量。

10)外观质量情况目测检查。

11)设备规格型号、标志及接线,对照工程设计图纸及其变更文件检查。

(七)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图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6)国家标准图集及各省标准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