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任务资讯

二、任务资讯

(一)管内穿线基本知识

管内穿线也称导管配线、线管配线、配管配线,即将绝缘导线穿于保护管内进行敷设。这种配线方式比较安全可靠,可避免腐蚀性气体的侵蚀和机械损伤,并且方便更换电线。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较为常见的有穿焊接钢管(SC)、穿电线管(MT)、穿硬塑料管(PC)配线。

回路是指同一个控制开关及保护装置引出的线路,包括相线和中性线或直流正、负两根电线,且线路自始端至用电设备器具之间或至下一级配电箱之间不再设置保护装置。

(二)施工基本要求

1.导线穿管的要求

(1)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盒扭结,接头应放在接线盒(箱)内。

(2)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

(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电流种类的导线不得同管敷设,但下列几种情况除外:

1)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2)同一台设备的电源线路和无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3)同一花灯的所有回路。

4)同类照明的多个分支回路,但管内的导线总数不应超过8根。

(4)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地线(PE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用淡蓝色;相线: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

2.导线连接要求

导线的连接方法有铰接、焊接、压板压接、压线帽压接、套管连接、接线端子连接、螺栓连接等。

导线连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1)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导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再与设备及器具的端子连接。

(3)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应焊接或压接接线端子后再与设备及器具的端子连接。

3.电线、电缆质量要求

(1)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 5023.1~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

(2)外观检查:包装完好,抽检的电线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电缆无压扁、扭曲,铠装不松卷。耐热、阻燃的电线、电缆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3)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常用的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不小于表2-19的规定。

表2-19 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

(4)当对电线、电缆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三)质量验收规范主控项目要求

(1)同一交流回路的绝缘导线不应敷设于不同的金属槽盒内或穿于不同的金属导管内。(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配线总回路数抽查2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2)除设计要求以外,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线路的绝缘导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配线总回路数抽查2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3)绝缘导线接头应设置在专用接线盒(箱)或器具内,不得设置在导管和槽盘内,盒(箱)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检修。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配线回路总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并用尺量检查。

(四)质量验收规范一般项目要求

(1)除塑料护套线外,绝缘导线应采取导管或槽盒保护,不可外露明敷。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绝缘导线配线回路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2)绝缘导线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绝缘导线穿入导管的管口在穿线前应装设护线口。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绝缘导线穿管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根导管。

检查方法:施工中观察检查。

(3)当采用多相供电时,同一建(构)筑物的绝缘导线绝缘层颜色应一致。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的绝缘导线配线总回路数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回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五)施工工艺流程

电线、电缆穿管配线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接地(PE)或接零(PEN)及其他焊接施工完成,经检查确认后,才能穿入电线或电缆。

(2)与导管连接的柜、屏、台、箱、盘安装完成,管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经检查确认,才能穿入电线、电缆。

(3)电缆穿管前绝缘测试合格,才能穿入导管。

(4)电线、电缆交接试验合格,且对接线去向和相位等检查确认,才能通电。

管内穿线施工流程如图2-11所示。

图2-11 管内穿线施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