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关于孩子

04 关于孩子

About Children

圣诞节时邀请了几位留学生、访问学者到家里过圣诞夜,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小客人,是访问学者的孩子,跟着在美国短期工作交流的父母在当地上小学。性格活泼的两个孩子不一会儿就找到开心的玩法,跳上沙发互扔靠垫。我急忙移开咖啡桌上的花瓶、边桌上的台灯,以免被碰倒带来危险。晚餐结束送走客人,拿来吸尘器清理地毯上的薯片碎渣,发现浅色的地毯上有一大片黏糊糊的果汁,沙发上还有一块醒目的巧克力冰淇淋印迹。

越来越多的父母有机会带孩子一同出国,有的是短期旅游或暑期夏令营,还有的是因为父母学习工作需要在国外住一段时间。父母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开阔眼界、认识世界的机会,尽可能让孩子能参加各种活动。其中不仅涉及各种公共场所,如乘坐公共交通、进出餐馆、入住酒店、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还涉及参加朋友或同事的家宴、聚会等等。那么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与孩子有关的礼貌礼仪呢?

在公共场所

在公共场所,包括家门外以及酒店的走廊、电梯间等,提醒孩子不要大声说话、不随地乱扔垃圾、走路时不要乱穿乱跑影响别人正常行走,进电梯或地铁的时候要等里面人出来以后再进,而不要认为自己个子小就可以先从人缝里钻进去。

在公共交通工具座位狭窄的地方,不要让孩子把腿蹬在前面座椅的靠背上,更不能不停踢腿,无意识地骚扰前面的乘客。

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很多父母都会抓紧一切机会给孩子智力教育,孜孜不倦地利用所有碎片时间给孩子灌输知识,如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做智力游戏等等,这本身是值得提倡的,但需要看时间、地点、场合。不建议在安静的环境进行这些有语音的活动而影响他人,可以准备一本小人书、一件小玩具,让孩子安静地坐着看书、玩玩具,或者是戴着耳机玩手机游戏。如果需要短时间交流,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音量,做到轻言细语,而不是像在给整个大厅或整个车厢的人上课。

在餐馆

国内很多餐馆都有包房,大家在包房里可以不用太顾忌说话的音量和跑来跑去的孩子。而国外包房不多,很多高端的餐馆希望给客人提供一个幽雅安静的环境,跑来跑去的孩子不仅吵闹,还很容易撞到端着餐盘食物的服务生而带来危险,因此并不欢迎小孩,尤其是晚餐时段。通常父母有应酬时不会带上孩子,而是会付费请邻居、亲戚朋友家中的大孩子来照看小孩子(babysitting)。

如果想带小孩子去餐馆吃饭,可以先看看网上餐馆介绍和评论,选择一些欢迎小孩(children friendly)的大众化餐馆而不是高端餐馆。

对于活泼爱动的孩子,尽量通过看图书、玩玩具或游戏等让他们保持安静。如果时间长了孩子开始吵闹,父母不要放任不管,而是要尽快吃完带孩子离开而不致影响其他客人。

在别人家做客

很多社交场合都是没有孩子的,因此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邀请中包括孩子。如果主人明确表示邀请孩子一起去,请父母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让孩子明白这是别人的家,不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为所欲为;不要把鞋脱了直接把脚放在沙发上,或是把沙发靠垫翻过来翻过去;不要翻动抽屉柜子,或是随便移动家里的东西,特别是作为装饰的工艺品,有可能价值不菲,或是主人飞了大半个地球带回来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果损坏了是难以赔偿的。

不要在有地毯的地方吃东西喝饮料,以免洒到地毯上难以清洁。如果孩子弄脏了主人家的沙发、地毯,在不能通过简单清理就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父母要主动提出承担专业清洗的费用。

如果为了让年龄小的孩子保持安静而准备了涂色本或画画本之类,最好同时带一本不重要的杂志或是硬质纸板,告诉孩子不要直接在主人家的桌子或茶几上涂色和画画,而是要垫上杂志或纸板,以免划伤实木桌面。

教会孩子在大人交谈的时候不要随意插话。

你知道吗

如果孩子太调皮,或许将他留在家里才是明智之举,因为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别人家中,都不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地方,当着众人斥责孩子只会让气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