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8.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健全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深化“法律进学校”工作,提高师生法治素养;健全学校决策机制,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要求。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强新颁布文件的审查;健全学校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强化督办督查工作力度;加强民主建设,做好两代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强化提案办理,拓展教职工建议意见渠道,规范做好校领导接待日工作,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9.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制定学校高水平建设任务台账,加快推进工作任务落实;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完善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厘清各二级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梳理校院两级权责清单。充分研究“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完善学校学位点动态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办法和标准;完善岗位管理、人员分类管理、进人用人制度、职称评聘制度、薪酬分配制度等办法。优化目标考核制度,加强量化指标和发展性指标运用。

10.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修订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瞄准国家级人才,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院士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博士生导师4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20人,引进青年博士30人,博士比例达到35%,教授达到130人。组建2~3个可以承接国家大项目的研究团队。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

11.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扎实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拓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1~2个,培育1~2项省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拓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确保增幅30%以上,在校研究生达到800人。确保药学合格评估和农业、艺术专项合格评估顺利通过;做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与保障机制,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优化专业结构,扩大一本专业招生面,重点打造紧密契合和重点支撑成都市产业发展的一流专业2~4个。落实张澜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根据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突出课堂教学标准,大力加强MOOC课程建设,力争立项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开展丰富的教学竞赛与评优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好审核式评估准备工作;做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认证工作,启动师范和医学专业认证申请。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重点打造省级以上实习实训基地5个。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项。毕业生考研报考率保持在25%。推进就业指导专业化和就业服务精准化,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及以上奖项保持在200项以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争建设省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13.提升科研水平。探索科研机制改革,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成都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深化科研与地方产业的融合。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的运营和管理,推进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校地联盟建设。组织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培育国家奖项目两项;立项建设2个省部级基地、1~2个省科技厅科研创新团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20项。大口径科研经费保持1亿元,力争纯科研经费达到1亿元。国家重大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立项3~5项,国家自然基金超过20项,国家社科基金保持10项以上。SCI论文检索数量超过300篇。推进高等研究院建设,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14.加强国际化建设。推进哥伦比亚伊瓦格建设孔子学院事宜;拓展海外联合培养项目3个,扩大境外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规模,招收500名境外学生。派出150名教职员工赴海外交流学习,引进20名高端专业外籍专家。开展3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举办3场以上国际会议。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年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