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概况】2018年,文新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两学一做”要求,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总体要求,坚持围绕学校发展中心工作,发扬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党建为龙头,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质量改革,强化优势专业发展,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取得的突出业绩有:天府文化研究院圆满完成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成都市的文化建设行动中承担引领者的角色。为市委书记范锐平撰写了专题研究报告《成都优越秀冠的农耕文明》,为省委书记彭清华撰写了专稿《成都平原文化》并被采用。四川省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普及基地获评为四川省优秀基地。杨挺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刘茜副教授的论文《“智慧化”浪潮下城市台转型升级路径探析——以成都广播电视台为例》在十五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李华林老师获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
【思想政治建设】学院分党委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规范党委议事制度,完善党政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廉洁校园建设。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专项整治不作为及“懒散拖”问题,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严格组织生活,加强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两个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创新特色党建活动,教师党支部开展“坚定文化自信”“师德师风”“家风家训”系列活动。学生党支部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公寓党建活动,“书香水一方系列活动”成功申报校级精品公寓党建项目。党员老师在《小康》《先锋》《成都日报》等重要媒体上发表了6篇文章。李建峰、王佳政、杜娟的公寓党建论文《文化的教育空间:嵌入式寝室社区建设的构想与实践》获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一等奖。2018年各项工作被中国网、搜狐网、《成都日报》、华西新闻等市级以上媒体正面宣传报道13次。
【师资队伍建设】天府文化研究院引进周上群博士、彭蕴希海归硕士。杨挺晋升教授,李京丽、刘茜晋升副教授。谭平教授申报“天府文化领军人才”。学院选派李华林、胡映浓、郭岚老师赴台合作院校师资培训。彭涛顺利取得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博士学位。
【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学院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共完成科技计分3411分,比去年增长720.8分,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课题立项4项,厅局级课题立项5项。到校经费总计220.3万元,其中纵向经费94.5万元,横向经费125.8万元。全院共发表论文52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10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出版各类著作共16部,其中学术专著4部,会议论文集1部,译著3部,编著、教材、科普读物8部。
【学科建设】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和学科工作,各类学科、专业工作落实及完成情况良好。大力推进天府文化研究院、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基地工作。协助传媒研究院举办“2018年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年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诸多专家学者参会。先后邀请中广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君昌、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田惠明、《中国电视》编辑闫伟、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等开设学术讲座4场。开展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工作。完成了新闻与传播研究生招生、毕业生开题、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等工作。今年招收广播电视研究生12人。
【教学工作】深化内涵建设,教学与实践改革呈现新气象。以审核评估为中心完成自评、预评及整改。市级重点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建设期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广播电视学建设富有特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完成首年招生。“国学经典导论”进入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的公示阶段。校级“翻转课堂”课程改革项目结项4门,在建1门。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自筹项目1项)立项后工作顺利推进,发表教改论文3篇。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篇,发表诗歌10首,指导研究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开展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活动,与成都电视台等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项、结题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孵化培育项目立项3项。优秀毕业设计校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11个。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获C类一等奖2人,C类二等奖5人,C类三等奖7人。
【地方服务】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取得新成果。编纂《天府文化研究》系列研究专辑,撰写《天府文化与成都的现代化追求》,合编《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6篇,谭平在《小康》发表论文《天府文化的源流梳理和当代表达》。联合成都市社科院,共同发布10个“天府文化”研究课题。参与市委市政府2018年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重要讲话稿的起草、修订。组建天府文化讲座团队,分别在市委党校、成都市属高校、中小学、社区对干部群众开展专题讲座20余场。“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普及基地主(承)办较大规模科普、科研活动,宣讲成都历史文化系列活动等12场;开展“天府人文讲坛”相关讲座104场,受众9000余人次;编辑发行《成都史志》,发表科普文章16篇。开展“成都通”人才培养课程,每学期参与课程学习学生数达到300余人。
【学生工作】精心设计典礼教育、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举办“青春风采人物颁奖典礼”,坚持讲好“文新小故事”,举办第十届国学宣传普及活动,举办“我与成大同成长,继往开来谱新篇——文华杯”征文大赛、“光影岁月——致成大不逝的青春”双影展。成立学校第一个研究生社团——天府传媒协会。本年度共发行院报《太阳鸟》6期、《我们》3期、视频节目制作38期。学院学生获得50多个省级以上奖励,新媒体获“成都大学十佳新媒体”称号,青年志愿者协会再度获得“成都大学十佳志愿集体”称号,品牌志愿活动“小红帽爱心义务家教”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四川赛区银奖和“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研究生2人作品荣获第四届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剪辑单项优秀奖及第15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原创电影剧本大赛优秀奖。组织社会实践团队195支、735人参与,“近郊型新农村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证观察——以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为例”实践项目获“成都大学2018年社会实践三等奖”。学院2018届就业率达到96.28%。研究生报考率达43.2%,33人考取,占11.15%,10人考取“双一流”大学,1人考取英国著名公立大学。出国、出境13人,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公招17人,考取选调生6人,边疆基层公务员3人,基层项目4人。获得“成都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奖”。
统稿人:黄李文超
审稿人:陈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