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概况】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职工人数90人(含特聘副研4人)。学院开设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环境工程、测绘工程6个本科专业和工程造价(中韩)1个专科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410人,获得毕业证360人,毕业率87%;获得学位证359人,授位率87%。毕业生最终就业率94.33%。2018届毕业生考研103人,考研率为23.09%,较上届同比增长30.38%;考取30人,同比增长30.43%。2018年学院招生共计6个本科专业457人,1个专科专业62人,其中测绘工程51人,工程管理82人,环境工程57人,土木工程141人,工程造价96人,建筑学30人,工程造价(中韩)62人。全院学生总人数已达1880人。

【党团、工会、统战工作】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10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将下设党支部调整为六个教工党支部、三个学生党支部,共有师生党员133人。其中教工党员66人,学生党员67人(含预备党员44人)。现有党委委员9人,其中李行任党委书记,李文渊任统战委员,王锡琴任宣传委员,吴启红任保卫委员,王繁任组织委员,罗文剀任纪检委员,曾永刚任文体委员,张妍任青年委员,向黎代理副书记工作。学院学生团支部63个,共青团员1768人。分工会主席潘声旺,委员向黎、李烽、刘丹。其他党派人士情况:毛天斌(民革)、黄正文(民盟)、秦纪洪(农工党)、王小鹃(致公党)。

【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完成307门次本科、25门次中韩工程造价专科课程教学任务。完成2018级6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工作。2018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18名学生获校级优秀奖,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13名。首届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徐倩、李雪顺利毕业,双双考取四川大学博士。“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高校BIM技术师资培养”获得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立项8项,含校级重点1项。建立“房屋建筑学”试题库,并开发了一套“基于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试题库”系统软件。发表3篇教改论文。土木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

【科研及地方服务工作】积极申报各级纵向课题54项,其中申报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部省级立项5项,厅局级立项8项(科技厅3项,科技局2项),累计到校纵向课题经费99.95万元。其中,王清远校长主持并联合机械学院成功申报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分摊经费65万元。立项地方服务横向课题28项,累计到校横向经费261.98万元。发表论文68篇。申报专利75项,授权31项,授权率占41.33%。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2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新增7家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总量增至55家。利用学院BIM优势和平台,完成到校经费15.75万元。

【实验室建设】市级重点教学实验(实训)室——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实验室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于2018年12月通过验收。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实验室获批市级重点教学实验立项。结构实验室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期100万元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第二期300万建设资金已上报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开放性实验项目23项,学生受益总人数达420人。学院与南方测绘集团共建成都大学南方优立全息虚拟科研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南方测绘集团全资建设,设备市值逾250万元。

【学生工作与评优获奖】创新实行“辅导员+双导师”制,已遴选38位专业导师和21位企业导师深入班级开展学业指导。共498名同学获得本学年国家助学金认定,其中一档120人,二档258人,三档120人,56人获得励志奖学金。学院暑期“简阳市石家村土地规划工程”社会实践团队被团中央官方网站中青在线评为“2018年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同时也被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团市委评为2018年市级优秀团队。在2017—2018学年成都大学“五四”评优中,学院被评为“十佳青年志愿者集体”,2016级工程管理一支部获评“红旗团支部”,2016级测绘工程专业钱江宇荣获“十佳共青团干部”称号,2016级工程造价专业董小龙荣获“十佳青年志愿者”称号。上半年组织50家企业专场招聘,创新实行“选就业+选实习”新“双选”模式,当场落实生产实习学生178人。2018届毕业生签约国企92人,高质量就业率比上年增长10.19%,总就业率94.33%。2018年7月,学院承办四川省第四届测绘技能竞赛,斩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优胜奖。组织参加全国3D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测绘技能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7项赛事。各项比赛均获佳绩,其中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2项。学校“科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遴选出24个科创项目,数量和质量创历史之最。获得2018年省级及以上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孵化培育项目结题验收19项。

【交流与合作】黎巴嫩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韩国岭南大学等到校来访。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专题培训、进修、交流40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95%。其中,曾永刚、徐万福、杨平(小)3人赴荷兰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王锡琴、杨平(大)、龚曲艺、徐露4人赴韩国岭南大学交流访问。王静、蔡萌琦分赴夏威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何超赴北九州市立大学做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罗文剀、叶鑫分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师资队伍建设与人员变动】引进特聘教授2人,新增客座教授1人;引进青年博士2人,招建筑学专任教师1人,教务秘书1人,辅导员1人。新晋正高3人,转评副高1人。2018年底,学院专任教师(含专业归属人员)77人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2人;拥有博士(含在读博士)人数39人,占比48.15%。

统稿人:岑 蓉

审稿人:李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