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
【概况】2018年,档案馆以全面服务“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建设为核心,以“对学校历史尽责,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精神,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规范和归档范围,继续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提升档案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学校档案、校史文化育人的合力。
【党建工作】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要求,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党支部集中学习、到双流映月湖开展主题党日、调研崇州白头镇五星村新农村建设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12月,档案馆进行支部换届,明确党支部委员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确保党支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转变作风,切实引导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增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能,扎实开展工作,不断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档案资源建设】按照新版文书档案立卷规范和《成都大学各部门归档范围表》,扩大征集范围、优化馆藏结构,加强对各部门文件归档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召开档案工作培训会,积极主动深入46个学院和部门开展材料整理、分类、编页、数据录入等业务指导,保证了归档材料的准确、齐全和完整。本年度综合档案完成归档2047盒,10686件;接收新入职员工档案130卷,新产生的教工档案材料201份;整理入卷材料(工资变更、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386份;置换教工档案盒18卷。
【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数字化外包服务,投入8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馆藏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完成扫描干部档案310卷,扫描综合文书档案18万页,极大地方便档案调阅利用,减少档案出入库,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档案原件,同时缩减了查档时间,提高了查档效率,更好地服务师生查档的需求。积极开展轩恩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和干部人事档案专用软件的调研和招标工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档案服务利用】积极开展档案查询利用工作,努力提供准确、方便、快捷、优质的查询服务,查阅、外借、归还教工档案1057卷次,档案馆共接待档案查询利用的师生1723人。完成6139名新生归档和5191名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工作,及时出具党(团)员证明、转递证明等学生证明材料,为新生报到、学生入伍和毕业生离校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更名和审核评估工作中,及时提供原始材料的支撑保障,在40周年校庆活动中提供优质档案服务利用。
【档案工作机制】将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内容、纳入经费预算、纳入人员岗位职责。依据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考核制度,落实档案工作经费,将制度建设贯穿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档案文化育人】深化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完成出版《民国拾遗——成都大学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选编》《成都大学校史(1978—2018)》和《40年,行走路上的执着》。按照学院、专业、年级分类编印《学生名录(1981—2017)》,为学院联系校友提供基础保障。校庆期间,制作校史展板展,板高3米,总长12米,分12板块,总计用图177张,供学校师生以及校友了解学校历史和办学成效。
【档案安全建设】落实各部门档案工作负责人的档案安全责任,签订46份档案安全责任书,逐级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部门种好各自的“责任田”。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守住档案安全底线,从源头上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绝对安全。及时更新消防警示标语,营造消防安全氛围。坚持专人值班制度,落实档案馆电源、空调、设备及门窗库房的安全。据实填写“档案馆防火巡查登记表”“温湿度登记表”等巡查记录,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积极组织档案馆职工参加消防演习,提高安全防范技能,确保档案安全。
【“6·9”国际档案日文化宣传活动】6月9日第11个国际档案日,为进一步营造“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学习氛围,档案馆邀请校内专家举办“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修养”专题讲座;在校园内制作“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大型展板,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师生咨询和答疑,扩大档案影响力;组织全馆人员聆听了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作的“档案价值及其鉴定”讲座;参加在四川大学举行的四川省高等学校2018年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暨档案工作优秀案例表彰会。
【获奖情况】《民国拾遗——成都大学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选编》获2016—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三等奖。学校获“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利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档案馆获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4名工作人员分别获得优秀馆长、优秀个人和从事高校档案工作满10年的单项荣誉。
统稿人:桂雨维
审稿人:吴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