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概况】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专职教师64名,教授9人、副教授24人、特聘外籍教授5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6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等称号在内的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58%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下设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和车辆与测控工程3个系,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校企联合实验室、校级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各1个,拥有独立的科研实验实训及行政办公场地总面积近12000平方米。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一本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车辆工程为二本招生专业,还拥有材料工程一级专业硕士点和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培养领域各1个。

【党建工作】院党委优化党支部的设置,原先的三个师生的混编支部调整为教师、学生党支部,选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双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全体党员充分利用“蓉城先锋”“成大先锋”等网络教育平台开展学习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等。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完成四川省第三方脱贫攻坚审核评估工作。2018年共发展党员35人,转正46人。

【科研建设与科研成果】学院大力推进省部级平台“四川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引进专职管理人员1名,发布平台项目10项。接待泰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科技部等机关部门、兄弟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等来访参观近20次,组织700人次师生参与学术讲座。完成厅局级科研平台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实验室的验收工作。学院建设以材料专业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成都大学新材料设计与性能科研创新团队”,与四川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四川德仁堂有限公司、四川朗润科技有限公司、成阿工业园、成都贝斯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伍田机械有限公司、四川点石玄武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石油成都压缩机厂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系。到校经费430余万元,立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项。完成论文68篇,其中SCI论文15篇、EI论文4篇、核心论文12篇。申报与授权专利68项,其中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9项。出版《中文版Moldflow 2018模流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和《机械原理》教材2部。

【本科教学与实践】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及标准专项调研,全面完成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形成6条培养目标,15条毕业要求,55条二级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支撑矩阵;完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二级督导全面覆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推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专业导师制、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青年教师赛课制度。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立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办公室,对排课、考务、教学资料整理和存档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排课、教材选用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立项9项校级和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13篇,市级重点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顺利结题。

整理改建实验面积达到3500平方米,购买实验设备150万元。开放车工、铣工、数控加工实训等实训课程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教学项目,设备使用总时长15220小时。开放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实验和汽车无法启动故障诊断实验等实践课程,设备使用总时长8700小时。新增“华中数控”“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校外实践基地2个,新设“机床拆装实训”实践教学项目1个。

【学生毕业与就业工作】学院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车辆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5.26%以上,44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为历年最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117人,毕业率89.74%,授位率86.32%;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85人,毕业率77.65%,授位率87.78%;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届毕业生59人,毕业率91.53%,授位率92.15%;车辆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91人,毕业率93.41%,授位率88.23%。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文体活动】成立“铸魂党团志愿服务队”。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优秀党员、优秀积极分子示范寝室挂牌仪式;成功申报“党建进公寓精品活动暨机械工程学院党员微课进公寓系列活动”;开展“橙园茶话会”;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优秀考研学生经验交流会;开展“爱在橙园,快乐橙家”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1间学生宿舍获校级十佳文明寝室,3间学生宿舍获得校级十佳特色寝室;雷佳浩同学和2016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3班分别获得成都大学“十佳大学生”“十佳先进班集体”;吴柏强同学获“中国电信奖学金”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称号。学院获得成都大学“采芹杯”诗词大赛第四名、五四合唱比赛二等奖、第三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篮球比赛第二名、男子排球比赛第二名、2018年男子篮球冬季联赛第一名、有氧健身操舞比赛获一等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获得成都大学征兵工作一等奖。

【学生创新创业】学院着力把“成龙谷”C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延伸至各专业各实验室。C区共入驻学生创业团队21支,其中1支学生团队已完成工商注册。学生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数量再创新高,本年度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3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8项,占比约47.36%。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1项、铜奖2项,四川省“创青春”大赛省级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四川高校大学生材料设计大赛省级优胜奖2项,全国大学生工程技能大赛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参加本田节能车大赛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学院27项大学创新训练计划孵化项目获得校级立项。

统稿人:李晓晓

审稿人:李 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