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护理学院)
【概况】成都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前身是具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原国家级重点中专成都卫生学校。2006年4月,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医护学院;2009年7月,学校改革归并调整后,成立新医护学院;2015年4月更名为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2015年11月更名为医学院(护理学院)。学院现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技术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者4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0余人,具有欧美国家海外留学经历者20余人,教授、研究员10余人。过去五年,学院教师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2项;发表科研论文46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60篇,中文核心期刊26篇;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60余部。2014年学院获得四川省老年健康普及基地、市级护理学重点学科、校级社会养老协同创新中心、护理学重点(扶持)学科、护理学品牌专业等专项支持。人体科学与医学科普基地获得成都市科技局2016年资助立项建设。生物医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第五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各级教改项目48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拥有各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其中精品课程项目6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MOOCS 2项;翻转课堂项目8项;拥有教学成果类奖项8项;有校级特色护理教学团队,涉外护理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学院已整合形成医学形态机能实验中心、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生物医药平台等教学科研体系。
【党建工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学院发展政治基础,持续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学院发展安全稳定。学生第一党支部荣获成都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
【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本科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工作,积极开展硕士点申报工作,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国际化的中泰联合培养项目持续开展。积极推动“临床、护理专业认证”工作。分阶段前往遵义医学院、扬州大学、北京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兄弟院校调研学习临床、护理专业认证工作的先进经验。按照学校整体规划,推进完成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审核评估各项工作。完成本科审核评估校内自评及省内专家诊断性预评工作。修订完成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硕士点(临床、护理)申报准备工作。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凝练教学成果。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提升护理系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的专业培训、学术活动及调研活动,达30余人次。校级教改项目立项18项,翻转课堂有8项在建,其中3项已经结题。推进“2018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工作。积极努力地申报基础医学专业硕士授予点和护理学四川省地方型应用本科项目。基于校级慕课“生理学”的工作基础,团队积极申报四川省教改项目“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慕课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生理学’课程为例”。李夏卉、徐亚吉代表学院参加四川省护理专业教师说课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坚持“教育国际化”,与泰国清迈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持续开展。学院领导带队成功访问清迈大学护理学院,与泰国清迈大学1+2+1联合培养项目持续开展,而且还更加深化了双方合作内容,促进专业教师的培训等,向国际化迈出坚实的一步。成功接待清迈大学护理学院两位副院长来访,2018级9名中外班学生顺利通过面试。2018级10名护理本科学生进入中泰1+2+1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现在在泰国学生共25人。配合学校整体工作部署,顺利完成学校更名工作检查。
【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获得新的突破。黄静玮博士获得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刘瑛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秦巴山区优质天麻标准化种植技术与加工开发应用》);邓禹博士获得2018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皮肤溃疡“慢性难愈”形成机制及中医“清-化-补”干预策略》)。科研项目立项取得一定进展。立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3项。高水平论文获得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教师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论文22篇,E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EI会议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平台建设获得稳步推进。羌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与阿坝州药检所启动厅州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羌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与汶川县签订县校康养汶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阿坝州羌医药适宜技术孵化应用基地;四川省老年健康普及基地以优秀成绩成功通过四川省社科联验收;人体科学与医学科普基地成功举办“成都大学人体科学与中医药标本主题展”;建立了省内第五家、成都市第三家遗体无偿捐献接收站。四川省老年健康普及基地成功通过四川省社科联验收,获得“良好”等级评价;基地主任王昆蓉获成都市科普基地联合会“2018年度成都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基地组织专家撰写的科普读物——《居家健康手册》(第一册、第二册)已正式出版。基地科普专家及志愿者团队共完成较大规模老年健康科普宣讲、医疗义诊、志愿者帮扶老年人活动21场,活动辐射成都市5个区以及成都周边3个区市县,受益人数共计达5000余人次,被相关媒体报道,提高了基地的社会影响。
【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学科竞赛。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10项,其中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铜奖4项;2018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4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创新创业。重视学生双创能力培养,5个项目32人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立项,2个项目13人获得省级创新创业计划立项,24个项目121人次获得校级创新创业计划立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取得专利授权7项。就业工作。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15%,被评为学校就业质量单项奖先进单位。1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国外研究生2名。3名学生征兵入伍。
统稿人:唐红秀
审稿人: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