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概况】学院始建于1978年,由自动化系发展而来。2015年11月由原计算机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整合组建而成。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1个专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精品课程省级1门、市级2门、校级4门,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校级大数据研究院,在建校级“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交叉学科”和“汽车电子交叉学科”2个研究中心。
【研究生培养】学院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采用校外联合培养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丰富、充实研究生培养内涵,保障研究生招生生源。目前学院主要有与西华大学、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等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同时2015年开始自主招生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学院现有科研团队11个,以“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省高校学校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立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究所、网络智能信息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所、云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所、商业智能应用研究所、数学不等式及应用研究所、科研团队及汽车电子工程技术中心、数据通信及网络实验室、自动化工程技术中心、新材料及应用研究室。现有科研与教学实验室56个,实验室面积48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产值2800余万元,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需要。
【教学方面】2018年9月16日组织了全院100余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7名院班子全体成员和3名学院外聘专职督导进行了学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教学常规材料专项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完成了学院10个专业学位课程自查自评工作,完成10个专业的质量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和专业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完成学院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完成审核评估学院支撑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科研方面】核心指标1:国家自科基金立项1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11项,厅局级项目立项13项。

核心指标2:到校科研经费553万元。
核心指标3:SCI论文26篇(二区5篇、三区5篇)。

【创新创业方面】“成龙谷”B区情况。(1)运行企业4家,年内企业已签1850万元销售合同。(2)教师及学生双创团队20个,全年累计开展创业导师大讲堂5场,创业沙龙2场,累计参加学生达750余人次。(3)学生发表论文9篇,获实用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24项。
【学生方面】2018年6月27日下午2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位仪式在103演播厅隆重举行。院党委书记彭阳,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信工学院院长雷霖,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副院长罗正华,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胡庆、张洪、古沐松、杨维出席仪式。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生家长代表、学工办全体辅导员以及2018届全体毕业生参加典礼。院党委副书记肖小琼主持典礼。
【校企合作方面】2018年4月2日上午,为深入推进成都大学新华三IT学院各项工作,新华三集团技术认证学院院长陈喆一行六人与我院就IT学院创新教育内涵建设进行深度研讨。会议由于曦副院长主持,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系相关老师参与研讨。双方合作撰写了新华三IT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招生宣传资料,落实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分工,并讨论了新华三IT学院精英班的招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相关问题。
统稿人:孟 飞
审稿人:彭 阳